杀戮一代

03年的伊拉克,美军长驱直入。我守着CCTV4(无从选择啊,想当年那节目做得有够恶心的),“专家”说萨达姆的精锐部队还没出现。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就看着地图上红色的大箭头直指巴格达。

现在想起来,当时二排的士兵们正在那执行任务,他们几乎就是最前端的开头兵,是全世界的焦点。时光荏苒,5年后的今天,感谢HBO,让我认识了这么一群形形色色的美国大兵。为了让将军注意到自己的表现而不顾底下士兵死活的“教父”(无耻),歇斯底里的战争犯“美国上尉”,完全没有头脑的B连连长(白痴到一定境界了),狐假虎威的gunny。当然还有我最爱的nate,堪称完美的brad,话唠rayray,有些迷茫的walt,白人之身黑人之魂的stafford,隶属海军的医生等等这些可爱可敬的士兵。也有“baby killer”trombley这种又简单又变态的人。

这部迷你剧完全是写实风格,但是和《兄弟连》不同。它的战争场面不如《兄弟连》,战斗的片段没有兄弟连那么多,也肯定不会有《兄弟连》那么受欢迎,特别是在一些军迷,和喜欢看火爆战争场面的观众眼中。但是从基调上来看,《兄弟连》是一部歌颂人性和正义的主旋律影片,而《杀戮一代》则主要是反省和思考,更重要的是他会让观众自己去思考,而没有在其中渲染任何一种价值观(以美国人的角度来看,绝对是很公正客观了),也没有像很多影视作品为了凸显深度似的,去代替观众思考。

全片没有任何配乐,就是尽量客观写实的描述了第一侦察营B连队员们在伊拉克的2个月。像那个被trombley打伤的小孩被抬到营地来寻求帮助时,在现实中brad是哭了的,但是电视里都没有演出来,是不是觉得这里哭的话感情色彩会有些重了,相应的还会引起一些观众的情绪。而要表现brad是个善良的军人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着墨,比如后来他在巴格达为平民排除炸弹。而且我觉得观众看到那个小孩时,心情会很复杂。很多事情不能简单的用对错去判断,本身美国人对伊拉克战争的感情就是很复杂的。

在我看来,这本来就是打着反恐旗号进行的石油战争,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顺便解决了萨达姆,算是唯一的好事,且不说他们后来带去的“民主自由”实行得如何,推翻萨达姆独裁的确是让绝大多数伊拉克人民为之欢呼的事。而现在伊拉克的混乱局面,是由一系列从一开始就很草率的决定造成的,要挨着说就是长篇大论了。

里面也有发防化服发成丛林迷彩的事,这让穿着绿色防化服的陆战队队员成了茫茫沙漠中再明显不过的目标,不过还好正面进攻和短兵相接不是侦查营的重点,而且他们有强大的空中支援和远程炮火打击。不过这种荒唐和低效率的事情,看来在哪都有啊。。。

不管是在营地里,还是巷战中,每一个镜头都喜欢。发生在陆战队队员们身上的每件小事,都可以让我有些想法。其中也有看到他们喜欢吃彩虹糖,于是跑去买来吃的花痴行为,我都N年没吃这种糖了。至于那些频繁的粗口,不是不能忍受。。。有些也挺好笑的。营地里的一些小片段组成了每个人的性格,价值观,为什么进陆战队,个人的背景,今后的打算,也算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行军和作战时几天几夜不合眼,即使在散兵坑中也只能睡2,3个小时。到后来nate的眼神依然坚定却越来越憔悴,而brad早挂上俩大眼袋。

还有武器。大多数人也至少听说过AK47和M16,我对武器没有什么了解,也没有任何感觉。而看过这片之后彻底爱上M16,本来美军的装备美感就要强一些,苏式武器有它的暴力美学,简单粗暴,那是另外一种欣赏了,当然AK还能看。但是M16啊,我爸把他那支BB弹的M16处理后,我才爱上这枪,该晓得当初留给我耍。。。。还有M4,M19,都是咋看咋好看,爱屋及乌的典型。但是对悍马永远无爱。

以后把每个角色都挨着写一篇,给自己留下点东西,太爱这片了。也可以以这个为借口再多看几遍。。。。。
Nate和Brad之间的eyefuck。。。。催生同人。。。。。。。

杀戮一代Generation Kill(2008)

又名:伊拉克战争亲历记

上映日期:2008-07-13(美国)

主演: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 詹姆斯·兰索恩 李·特格森 斯塔克·桑 

导演:西蒙·赛伦·琼斯 苏珊娜·怀特 编剧:Ed Burns/David Simon

杀戮一代的影评

MR.PRO
MR.PRO • 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