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不熟》,感觉是一部比较典型的公路喜剧。选题上算是触及到了当下比较贴近年轻人生活的现实题材,笑点很密集,影院确实笑声不断。但是感觉这部电影成也在此败也在此,笑点太过密集和漂浮以至于造成一种廉价感。这些密集的笑点其实总逃不开剧作上的巧合、对一些对网络爆梗的翻新和类似于春晚小品一般的情景设置。 电影整体观感上呈现出一种热闹的氛围,但总归缺乏深度,让人感觉笑完了也就完了。
另外就是感觉剧情架构太过理想主义化了,影片后段的高潮部分众人齐心围堵油耗子上价值那段不论是在剪辑手法、剧作结构、还是情感表达上总让人感觉土尬土尬的(不过从观影现场的氛围来看好像调动情绪还挺成功的?毕竟我旁边目测185以上盘着念珠带着金链子的大叔看这段时边拍凳子边哭还顺带跟我借了包卫生纸)就很商业,很煽情,同时也很土俗。现实生活中众人到底会不会仅仅因为周东海的一句话就义无反顾抛家弃子地就对油耗子进行围追堵截?油耗子在面临生命与生存困境时是否会做出比偷油更出格的犯罪选择?油耗子与大车司机这场跨越了几十年的艰难斗争,最终消解于理想主义式的剧作情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神话了周东海和万一帆的人物形象,塑造出了一种强烈地男性视角凝视下的孤胆英雄典范。 相比之下,两位女士的角色便充满着扁平的工具人色彩,刻画深度不足。当然将突出的社会生活矛盾消解于理想主义的想象也是易小星导导演的一贯作法,这也就导致了其作品虽然对某些社会生活现象进行了讽刺但是并没有进行深挖或给出某种切实的解决方案。(包括借万一帆之口对公司加班制度的讽刺,虽然听起来很解气,但主人公万一帆最终选择以辞职创业这一本来就带有很强理想主义色彩的方式去对抗这一极难更改的社会职场的畸形现状,显然是无力的或者说不带有普适价值的。万一帆只不过是从这种畸形体制种自我“逃离”了而已,但至于这种畸形工作体制,实际上仍然然是无可撼动、根深蒂固且可能愈演愈烈的。不过这也是很多现实主义电影同样存在的问题,作为喜剧来说将其看作是一种引导年轻人情绪的爽点也无可厚非)由此,影片想要展现的现实深度与哲理性反思大打折扣,反而是最后的纯粹父女情感的展现却意外地打动人心。
总的来说,《人生路不熟》给我的观感并非痛苦相反还带给了我一些别样的愉悦体验,作为大众文化下的喜剧电影应该算是中等及格的水平。即便它的种种优缺点十分鲜明,但是五一档去寻求阖家一乐倒也还是可以一观的。这种青春+亲情+冒险奇观式的喜剧题材总归与大众目前把电影看做娱乐工具的最初期待是相符合的,受众的辐射程度也更广泛。喜剧题材天然的情绪导向与受众选择优势和五一期间仅《人生路不熟》一部喜剧片的一枝独秀对造就其打败按理说粉丝基数极大的主旋律电影《长空之王》一跃成为五一档的票房top1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