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9-12-02

二冬:只因被触动

周日下午,在清华工美的墙艺术馆,连续看了5个小时的电影。两部,“二冬”和“背鸭子的男孩”。每看完一部,主持人就在问:大家有什么想法啊?跟制片讨论一下啦……我只是坐着,很无语,看别人讲。这些影片,要过脑子的,要消化的,而我太笨,需要时间。



“二冬”是在山西平陆县拍的。山西,我没有去过的地方太多了,平陆也是一样。我甚至没有去过山区,所以很难将这个沟沟壑壑的地方和山西联系在一起。但这个“二冬”,讲的就是男女主角自己在平陆这个地方发生的故事。他们就像影片里面讲的,那样一年一年的从小长到大,结婚生子,纠结在各种社会大环境下的矛盾中。



影片走的很慢,那么多固定机位的镜头。我不知道看了多少回时间,其余的时间,盯着大屏幕在想:下一幕会怎样怎样?有很多次,我都觉得,按照常理,应该有一段激情戏了。可是没有,下一幕,女主角就怀孕了,于是压抑就多一点。后来,果然有人问:为什么没有加入一段激情,即使是个场景,虚幻的,也可以啊。制片说,导演也想加入的,但是不是专业演员,有障碍。后来,我自己想了想,不加入就对了。电影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是它的一部分,有一些片段在里面就好,余下的,观者都可以想象得到。倘若都在影片里一览无余,反而不好。



二冬和嫦娥应该是互相喜欢的。可是他们的对话很少。他们那样自然地相遇,相识,一起出走,然后住在一起,那年,他们才19岁。或者,如果虚岁的话,只有18岁。他们一直平平淡淡的,从来没有开心的笑过。没有结婚前,他们找事做,回到租的房子里,什么都没有,洗洗,擦擦,就睡了。二冬踏进这间屋子的时候,讲:终于有个家了。我在心里问他:家是什么,你懂么?结婚后,很快小孩子出生了。嫦娥看小孩,二冬出去砍树,在山上遇到林业局的刁难,拾起长斧就丢过去,那些人走掉了。疲惫的回家,一躺,一句话都不讲。两个人闷闷的,连孩子都不哭。



他们经历了那么多,脸上露出来的,是和年龄极不相符的沧桑和习惯。他们很早就知道,将来,他们就是要这样子生活的。赚一些钱,养活老婆孩子。很疲惫,但不会抱怨。可是也看不到积极的影子。



二冬的妈妈,也没有笑过。她竭尽全力,满足二冬的一切要求。他说要去山上砍树卖,她也不发表意见,只说:你想做就做吧。家里困难,她就把养的几头牛卖了,一张一张在那里数钱,给二冬弄了磨坊,也不会和二冬商量。她做饭,做好了就喊儿子儿媳来吃,不会生气,也不怎么开心。吃饭的时候,也闷闷的,也不会聊家长里短。我就更压抑,这个家庭太安静了。



二冬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反复的问母亲:我父母是谁?在哪里?他妈妈不答话,也不生气。问的次数多了,儿子急了,母亲却还泰然,前脚走了,儿子后脚跟着,一直跟到“卖儿崖”。讲完了,母亲也不管儿子,兀自回家。我很奇怪,这样一个母亲,她明明很爱这个儿子,可是什么时候,都是冷冷的,不让人害怕,却也不让人温暖。



二冬后来把那座不算高的土崖炸掉了。再后来,他带着他的老婆孩子,骑着摩托,离开家了,去哪里?

越远越好。



可是他们究竟去哪里了?我想不出来。我想,这是导演把自己的意识加入的结果,最后出走,总归是让情节有了一些起伏变化。他为什么要拍部片子?很简单,这些儿时和他熟悉的人,在长大之后,生活得和他不一样了。每次回家,他总有些触动。这些触动越来越大的时候,他有了一种表达和创作的欲望。



看过太多贾樟柯的片子之后,很长时间里,我都拒绝看这些以家乡为背景的,长镜头,固定机位的,没有激烈感情变化的独立片子。他们都太过于相似,不免有形式上抄袭的嫌疑。初看“二冬”也不例外有这样的心理暗示,只是,也被触动了。缓缓地,一下一下地,被触动了,被那样的生活,被无处释怀的压抑,触动了。



我总感觉,片子里的那些孩子,为人父,为人母,却真的,还没有长大。

二冬(2008)

又名:Er Dong

片长:150分钟

主演:白李军 杨明娟 

导演:杨瑾 编剧:杨瑾 Jin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