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幻影》8.0(1937)

《大幻影》是公认的越狱片鼻祖,但是「越狱」并非它的主题,甚至后人为之经常提及的「反战」或者「爱国主义」,也都不是。
「你瞧,在这个曾经被叫做『人性』的荒蛮原始的屠宰场里,仍然零星闪烁着点点文明的微光。」早在古斯塔夫先生的喟叹之前,让·雷诺阿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些「将逝之光」,那些微光经由其诗意现实主义的渲染,如同一场暧昧难明的温柔幻梦,而这场将醒的幻梦,最终成了雷诺阿为整个欧洲文明而奏响的安魂曲。
影片开场不久,三名法国飞行员在一次任务中被德军俘虏,在战俘集中营里,等待着他们的并非严刑拷打,反而是丰盛的午餐,双方矜持而友好地互相致意,然后共同落座进餐。吃到一半听闻坠毁的飞机上有士兵重伤不治,双方都起立默哀。
其中一位法国军官波迪奥出身贵族,他与同样贵族出身的德军典狱长罗芬斯坦一见如故,虽然各为其主,两人却有着相似的政治倾向,对战争,甚至是「贵族」的即将消亡,也有着近乎一致的见解。
罗芬斯坦说:「我不知道会是谁赢得这场战争,但无论结果如何,战争的结束也许就意味着我们彼此家族的消亡。」波迪奥对此一片坦然,「你我都无法阻止时代进程,我们已经不再被平民需要。」所以本该剑拔弩张的两人惺惺相惜,回到战俘营的囚室里,波迪奥反而与那些平民往来甚少,对于他们精心策划的大逃亡更是兴致缺缺。

《大幻影》用了较多篇幅去展现战俘营里的日常生活,来自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人们汇集于此插科打诨,沉浸于这些生活化的桥段中,反而一墙之隔的战争成了虚无「幻影」。
景深镜头提供了丰富性,导演的道德倾向被很好地隐藏起来,没有显而易见的喜恶,也不存在正邪,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心怀不同的观点,却都一视同仁地被客观展现。
战俘营里甚至还举办了新年文艺汇演,男扮女装的法国士兵听闻前线大捷的消息,激动地一齐涌上舞台高声合唱起《马赛曲》,双方的强弱瞬时逆转,舞台上的法国战俘们欢呼雀跃地享受着仰拍镜头,反而德国狱卒们气得面色发青,镜头轻蔑地环视一周继而俯拍起来,他们无可奈何地,只好掉头就走。
那时候的人类似乎还保有最后的尊严与体面,战场上兵戎相见,说到底也不过是效忠对象的区别,就算非我族类也绝不是可以任意宰杀的猪狗。影片后半段,丈夫与兄弟都战死沙场,独自抚养幼女的德国寡妇收留了成功越狱的法国士兵,半夜有德军路过,窗外问路的的年轻士兵彬彬有礼,如果只看这部电影,你完全无法想象正是同一批人在二十年后奉行起种族灭绝,造下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杀孽。

到了越狱的那天,此前一直没怎么参与计划的波迪奥主动提出为他的平民同伴们引开狱卒,在众人的注视下他优雅自得得吹奏起短笛,然后一路攀高,直至被罗芬斯坦开枪击倒。临死前,面对罗芬斯坦的悲恸与歉意,他安慰道:「对于普通人来说死于战争很惨烈,但对我们来说,恐怕这才是最好的归宿。」
那是令人动容的高尚时刻,罗芬斯坦剪下盛开的天竺葵放在波迪奥胸口,他曾夸耀这是整座监狱里「唯一的鲜花」,而现在,有些更珍贵的东西也许永远地消逝了。
茨威格曾经感慨,说欧洲最后一丝文明的曙光最终消逝于二战,在战争中,有些东西终究被不可逆转地改变了。所以贵族出身的波迪奥一心求死,所以怀恋着「旧日星辰」的茨威格选择在二战胜利前夕自杀,他们是昨日世界的守夜人,他们守候的,是永远不会重现的黎明。
所以其实,《大幻影》还有一个同样广为人所接受的译名,《大幻灭》。
20181111

大幻影La grande illusion(1937)

又名:幻灭 / 大幻灭 / 超级幻想 / 战地幻想曲 / The Grand Illusion

上映日期:1937-06-04(法国)片长:114分钟

主演:让·迦本 迪塔·帕尔洛 皮埃尔·弗雷奈 埃里克·冯·施特罗海 

导演:让·雷诺阿 编剧:让·雷诺阿 Jean Renoir/查理·斯帕克 Charles Spaak

大幻影的影评

雪山
雪山 •
巾城
巾城 • 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