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11-03

我的圣途:一个人的朝圣

大中午十二点的场,只有五个人,一对嘻哈女,三个分散在各个角落安静的男人。
事实上,早晨九点半起床之后,猛地打开大众点评,发现早前看过一段文字简介的电影我的圣途今日首映,才五块钱,于是果断决定,来一场说看就看的电影。
必须说明,五块钱并非决定性因素,我早知这是部关于彝族,关于大凉山,关于边缘地区宗教信仰,关于部落文化与传统风俗的电影。实践证明,这果真是当今科幻片、爱情片、搞笑片等所谓商业巨制轰炸下的一股清流,纯净如水,圣洁如雪。纯粹的摄像,不掺杂一丁点特效和CG制作,百分之九十五的剧情片,糅合了百分之一的动作戏和百分之四的情感戏。当然,我事后才发现原来张蠡是知名导演,克惹丹夫是一级编剧,只是,我关注的并非导演和制作班底如何,我只关注电影本身,质量怎样。
诚然,这股清流,让我感动不已,九点五分,满满的五星,不足为奇。
首先,前排那两个嘻哈女在电影播放的两个小时里断断续续在嘀嘀咕咕笑声连连,我猜要么不是少数民族,要么没接触过少数民族,要么没去过大凉山,要么对大凉山以及彝族完全不知,再要么对于城郊之外的边缘地区文化毫无概念以为世界就在自己眼前。抱歉,我对少数民族认识太深,对边缘地区以及大凉山和彝族人民相当有感情,对大凉山文化有过不浅薄的了解,所以我并不会对其中表达出来的独特风俗感到可笑或者愚昧,我认为,求同存异。
正式开场前的十分钟,影片讲述故事的起因,不禁让我想起了蕾秋·乔伊斯的小说,一个人的朝圣。而这六个字,我想也很好地概括了这部电影整个故事的脉络。主人公年轻的沙马达伊自幼继承家族世代传承的毕摩使命和寻找彝族文化中的白色圣地经书,为完成父亲遗愿,再次踏上征程,独自前往远方追逐肩上背负的信仰。他自始至终相信存在一个人人平等家家和睦,没有战争没有伤害的美好家园,宛如所谓的共产主义社会终极目标。作为连接人类与神灵的毕摩身份,他带着一颗炽热的心,所到之处皆想着救助他人,可惜一错再错,导致头人的女儿被按照祖上遗训处死,平民儿子的纽特也被放逐。他曾经迷茫,曾经以为自己捧着一朵白莲花般慈善的心便可找到白色圣地解救苍生于水火之剑,曾经以为自己为了理想和不牺牲阿几的未来甘愿舍弃了彼此的爱情是至高无上无私的好人好事,结果害得阿几被嫁入一场无果的婚姻而被迫逃离出来,流落山林,他曾经以为又搂着阿几入怀抱这段爱情便可有着开花结果的圆满,结果阿几成为无辜的牺牲品,他也曾以为唱着安魂指路歌踏入子弹横飞的战场可以唤醒交战双方的本性,促使天下彝人是一家,熄火言和,结果一个子弹便把他打趴下了,他曾经堕入深深的自责与忏悔之中,但最终,哑叔的开口之言,十几年前沙马达伊的父亲的所作所为,才使得他豁然开朗,重塑信心。哑叔转述的沙马达伊父亲的话,相当完美地阐述了朝圣之路的法则,这远远地超越了手头上的那本经书,”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念动咒语,驱除魔鬼,惩罚恶人,但只有神智的人,才能融合经书,找到圣地。“诚然,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沙马达伊的善良淳朴不言而喻,但他的天真与想当然,却足足看得出这个年轻人的心智之不成熟,远达不到神智的境界,对于经文与朝圣,亦停留在表象。寻找之所谓寻找,实则是成长与蜕变,洗练与沉淀。圣地之所谓圣地,实则是内心纯净,善良平性,信仰笃定。
沙马达伊的一路,相当写实,现实中有理想的人很多,追求净土的人一筐筐一箩箩,然而生活的诱惑太多,我们总避免不了太天真与很失落,一次又一次地受挫,总有些人会自甘堕落,抑或拐个弯,一错再错。
影片中自然而然地部分反映出了部落文化中的父权现象,与神明信仰,在此不做评价,对于克惹丹夫的剧本来讲,并非重点。阿果及其腹中胎儿的死,归罪于不知更改因循守旧漠视生命的祖上遗训。阿几的自杀,根源不在谣言,在于生命的不平等。阿几曾在开篇时问过沙马达伊,为什么女人不能学习经文上的字,沙马达伊说会受到天谴,带来灾难,阿几随即不满地走开了,落下冷冷的一句,你也这么认为。折射出的是父权社会中对于女性地位的削弱甚至剥夺,这种不平等导致了阿几内心的不自信,把一生的希望都寄托负载到嫁入的夫家身上,此处具体指沙马达伊,于是当听到谣传沙马达伊是自己的亲哥哥时,阿几内心的奔溃,伴随着她对于生活的希望完全倒塌,以及自寻短见。这种种的不平等,也才致使沙马达伊一家几代人对于人人平等的白色圣地至死不渝地寻找。
不得不提的是,在沙马达伊战场上起歌呼吁停战的那一刻,当镜头迅速转入特写双方战士惊愕的表情与略带思索的眼神时,我以为故事将由此发展为,布希莱托演化成白色圣地,曾经的冤家路窄人性扭曲,在一曲圣歌的渲染下,人性被唤醒,光辉四射,照亮了一方水土黑暗挣扎的上空。结果,那一声枪响,让我正襟危坐,这宛如一场革命的终结,这种如此温柔的改革方式诚然实属痴人说梦,一心盘算着通过教化世人成全大同的圣母方式也渐渐露出了端倪,人心善恶,隔着肚皮,无人知。
当沙马达伊应声倒地,镜头特写血迹和手里紧握祭祀的圣器时,我以为故事将以英雄末路壮士悲壮赴死画上句话,并强烈地甩给当今社会表里不一整天高歌政策主义形式主义的人们一个沉重的耳光时,阿几幻象的出现,告诉我,沙马达伊还没死,这个身材惹火皮肤黝黑的彝族男子还没死,朝圣之路还没终结,希望始终在远方。紧接着便是上文描述过的哑叔引用沙马达伊父亲的话,作的升华。这个升华很漂亮,并不像在说教。也指出了现实中很客观的一个道理,人在世上,谨记着善良,也勿忘了智慧。
沙马达伊与哑叔终场时分别的那场戏,那一声哭泣,来得相当及时,很是感人,沙马达伊从未见过父亲,唯一一面便是父亲被处死后出殡时一成不变的面容。然而,沙马达伊对于父亲的形象是充满崇高敬意的,他抛弃家庭,为了祖辈理想,奔赴无人知晓的荒山野岭。而哑叔间接成为了父亲的传声筒与转述人,这个电影此处存在一个相当独特的点是,通篇没有任何回放镜头,即使是在讲述回忆和往事。
另外几个场景非常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是沙马达伊临走前为阿几选个出嫁的良辰吉日,这看似虐心的惯用招数,却区别于现代烂大街爱情剧的结局,并没有回心转意,有情人终成眷属,沙马达伊选定日子后立即拎起包袱狼狈奔走,因为他内心不甘不愿,但是迫于自己天真的大无畏,他选择隐忍。一个是阿几出嫁时化妆和穿戴凤冠霞帔的特写镜头,面无血色双目空洞刻画了一个丝毫不愿出嫁的少女形象。再一个是干柴烈火为镜头特征符号的场景,两人后来在草木屋内的亲热。时间不长,也对于尺度拍得相当有把握。最后一个是,阿几上吊死后,沙马达伊为她穿上礼服,披上盖头,如愿完婚。
电影全程是彝族语言,被迫分秒盯着字幕,却丝毫无疲劳感,每帧画面都可以当桌面背景,美到不行不行的,即使是我这种生活在青山绿水间的人而言,也是莞尔一笑,清新自然,心醉不已。摄影组也是可以。音乐相当引人入胜,总之,我没发现槽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拍得相当如史诗般雄伟壮阔恢弘大气的电影,台词好多都是民间诗歌,确切来说是,彝族诗歌。反复穿插一个游历彝族地区的路边歌者的诗句,既作为画外音加以注释解说,又适时评论一番引向深层内涵,不得不想起荷马与他的唱作。
总而言之,这部不符合主流市场需求的佳作,想必票房也不会太高,但是票房归票房,片子质量归质量,依然值得九十五分,等某一天CD版和OST原声发行了,买下来珍藏反复看。
我们每个人都是沙马达伊,追寻自己心中的圣地,年轻有为,一身包袱,然而现实不是小时候玩的过家家。在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惟愿每个人都有一颗去燥又有感知的心。

我的圣途(2016)

又名:Looking For The Holy Land

上映日期:2016-11-03(中国大陆)片长:120分钟

主演:诺布钍呷 陶多多 穆怀虎 曲木古火·秋风 马嘿·阿依诗莎 

导演:张蠡 编剧:张蠡 Li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