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的《未生》虽然偶尔有那么点爽剧的套路,但是本质上是一个有着浓厚悲剧调性的严肃题材剧。
整个剧的核心议题就是在讨论在组织里的个人的生存状态,把公司这个组织对于个体价值的漠视展现的淋漓尽致。最后通过吴科长和张克莱的离职把整个剧的逼格提到了一个极高高度。
几个代表角色从人物形象上来看都非常的复杂而且立体。
1.张克莱代表的是什么?张克莱代表的是一个社会化失败,想要进入社会,进入组织生活的人。所以全剧的开篇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描写张克莱窘迫的生活和升段失败的幻灭。张克莱不够努力吗?恰恰相反,张克莱连打工的时候都在背棋谱,但是恰恰因为他窘迫的家境,导致他没有机会像其他人一样专心地准备升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张克莱有任何理由埋怨这个世界,埋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但是张克莱在放弃围棋的时候的那句“从现在起,所有的过错都是因为我不够努力”,背后隐藏着多少辛酸,相信看过的人都能有体会,反观浙江卫视版,基本上就把这段一笔带过,对于张克莱复杂敏感的内心世界根本就没有一丁点的涉及。
当然对于张克莱这个人物如果仅仅停止与此,就成了一部庸俗的歌颂奋斗逼的闹剧,但是张克莱在公司的命运恰恰就是对公司组织的最大讽刺。在两年的时间里比谁都努力的张克莱,在吴科长手下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工作业绩的张克莱,最终也没有得到一份正式工合同,被扫地出门,而他没有得到这份合同的原因甚至都没有人出面解释一下,对于公司来说,解雇这么一个小角色甚至都不需要理由。
2.与张克莱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张百基,张百基代表着高学历精英,名牌大学毕业,一路过关斩将进了一流商社,因此他才是“奋斗就有回报”信条真正的信奉者,这样一个人他当然有一切理由讨厌张克莱这个没有学历的关系户。
但是,最终,在社会生活中处处碰壁的张百基终于在喝醉酒之后,对张克莱说出了“我们谁都没做错,我们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不是我们的错”,这一对组织生活的荒谬性的控诉,即,个人的努力在一个不公正的环境下毫无意义,以这个事件为节点,本剧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升华。
一个从小就生活在不过不公正环境中的孩子拼尽全力也无法成功,一个从小就在优越环境中长大信奉奋斗的孩子也同样不能幸免,所以究竟是谁错了?这个诘问把矛头指向了一个官僚、市侩、猥琐的公司组织(也可以被认为是这个社会的缩影)。
3.韩锡律则代表着另外一种人,同样在不优沃的环境成长,韩锡律早早就学会了成人世界的规则,变的油腻而利己,然而真正进入成人世界之后他才发现,成人世界的猥琐程度即使是他这种早熟的人也应付不来的,他也和其他人一样四处碰壁,举步维艰。
4.吴科长能力出众,为人正直,能够为了员工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挺身而出,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形象(没错,韩版的吴科长也是咆哮帝)。但是因为这样被公司认为是脑后长反骨得不到重视,虽然为了公司工作拼得身体都垮了,但是最终难以逃过被公司一脚踢开的命运。
所以当吴科长离职的时候,更加能让我们反思:在组织内坚守原则正直地活着,对个体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5.而安云英在原版里的女性特质其实是被淡化了的,但是即使是一个女性特质已经淡化工作能力超强的新人,仍然在无形中承受着来自性别的压力。
所以原版的《未生》实际上是通过形形色色的人在组织里艰难生活的众生相在向我们控诉组织的异化,本来组织应当是由人构成的,但庞大的组织一旦形成,那么具体的个人都难免成为无关紧要的零件,被侮辱被漠视被伤害。阶级,秩序,组织,这些东西离开了具体的个人什么都不是,但是却在无时无刻地支配着个人,压迫着组织机体内的个体。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以吴科长和张克莱的离职为标志,整部剧的控诉与批判就达到了一个高潮。
所以有人认为吴科长和张克莱离职之后另起炉灶开了个小公司的部分有点蛇足,或者说充满乌托邦色彩。
但是我并不讨厌这种乌托邦,因为张克莱和吴科长在这个环境里,才真正地在干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工作,在这个乌托邦里没有来自组织的阶层压迫和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才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成为了真正的人,而不是组织的附庸,才拥有了主体性。
虽然失之朴素,但是《未生》的整个内核到它的表现方式都是非常严肃和硬核的,再加上精良的制作和各位主演精湛的表演,基本上就是10年以来东亚电视剧上的标杆一样的存在。
电视剧需要用人物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或者所经历的际遇来表达,所以人物要立起来,人物所说所作才有逻辑。
而《平凡的荣耀》既没有把张克莱这个复杂而敏感人物立起来,对于吴科长明明拥有出色的能力却因为脑后生反骨而不被重用的悲剧命运又缺乏同情,在这个前提下,人物立不起来,那么所有表达都显得苍白无力。况且这剧到现在我也没看出他要表达什么。
所以这部剧里人物的行为就变成了矫揉造作为丧而丧的刻奇,再加上某些演员十分不靠谱的演技,整部剧基本就是一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灾难。


平凡的荣耀(2020)

主演:赵又廷 白敬亭 魏大勋 乔欣 庞瀚辰 张子贤 霍政谚 左小青 

导演:吕行 

平凡的荣耀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