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22

女伶们:女伶们,女人们


可以说是我近期看过最好的女性电影,也是女导演放入一部佳作——上一个是时时刻刻。

这部电影的形式也很新颖,算是戏剧融合生活的典型,不算戏中戏,但女性角色的生活和她们正表演的戏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开头有一个场景是两个男人在看女主演们的巡演前采访录,那时的女孩们显得很彷徨,就是我曾经在椒麻堂会里看到的那些隐约觉察自己的困境的劳动女性的类型,她们摸到了天花板,摸到了不断逼近的墙。不同的是,女伶们选择了反抗,而不是像椒麻堂会里的劳动女性们那样打着毛衣纳着鞋底就去做饭了。男人们在此时对女性的评价是无知的家庭主妇,且不屑一顾。

紧接着画面从舞台排练移开,进入主角的日常生活,但戏剧的台词仍在继续,伴随着女人们彷徨迷茫的目光。紧接着,现实和戏剧的交融反复以这样的形式呈现,再穿插巡演中舞台剧的段落,方式是新颖的,但由于这个字幕只有英文的,讲的又是瑞典语,看得我有点费劲儿。

三个女人面临的不同困境都被展现出来。最初是和一个已婚医生同居还生了一个儿子的玛丽亚纳,在瑞典的雪地里,她被医生追逐着,交汇的舞台剧正是利斯特(名字太长了我简写)带头宣誓要对男性进行冷处理以表达自己对男性主权的不满,舞台上的玛丽亚纳便没有跟随大队宣誓,而雪地追逐中的她也显得犹豫,最后他们滚到了一家家具店里头在看床,随着店员解说,在很多人的围观下滚过一个个床,举止也愈发亲密,这和后面玛丽亚纳在戏剧中饰演的角色色诱男性掌权者以让他答应签订条约的情节呼应,那个地方玛丽亚纳一边推阻一边迎合,也是在搬运家具进来的员工面前极尽诱惑之态。

古尼拉的两个场景,一个是买东西被很多小孩围观和追逐,另一个是她走在森林里看到一个满身是伤的小孩,可是她寻找求救的男人只是敷衍地帮了帮忙,这都对应了她对家里五个孩子的疲倦和她那丧偶式育儿的丈夫的不作为。最后丈夫车站迎接她的场景以丈夫强迫她趴下来打击她的屁股而结束。

到此我感觉得到,这上面两个角色的行为都是臆想空间的,区别于利兹4是真实发生的,她最终脱离了她那粗暴无礼的丈夫,昂首地单方面宣布离婚。

电影中有两个高潮情节对应,当利兹在台上发出言论渴望唤醒观众后,出现一个酒吧的场景,她妩媚地跳着脱衣舞,每一个男士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她,直到她脱完了,赤裸站在众人面前,她的丈夫才把她认出来并且大喊,这是我的妻子啊,她到底在干什么?

真讽刺,男人居然只注意了脖子以下的部位和女人的体态风姿。

紧接着无数女性出现,或胖或瘦,或年迈或年轻,都撕开自己的衣服,赤裸于男人眼前,目光如炬,炯炯有神。男人们居然害怕地低了头。

与之对应的是男性抬着一具女性尸体进入法庭,高声贬斥女性是愚蠢、懦弱、无理取闹、不劳而获、目光短浅的物种,并称当务之急就是防止她们学习和思考,并鼓励男性做自己一切想做的事情——殴打、谩骂、污蔑、看轻女性。法庭陷入狂热,男性们一致拥护。

而后面三个女性之一在做宣讲时,却有女性因为意见不合而开始互相扭打。

那一刻我信了古尼拉说的话——女人确实如男人所说,猜忌、懦弱、斤斤计较,不像男人,为了共同的邪恶目标可以同仇敌忾。不过女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诚实。

而最愚蠢和最讽刺的是,她们试图教会男人诚实,并认为巡演以后的改变就是男人确实一无是处,但他们确实认识到自己一无是处了,这就是诚实的改变,然而看着女孩们发表这样观点的男性管理层却说——女人嘛,我从来不信她们说的鬼话。

我想,不仅仅在2023年,未来的二十年内,中国都拍不出这样一部在瑞典拍摄于1963年的电影,且导演为女性。


女伶们Flickorna(1968)

又名:女孩 / The Girls

上映日期:1968-09-16(瑞典)片长:100分钟

主演:毕比·安德松 哈里特·安德森 古内尔·林德布洛姆 古纳尔·布 

导演:梅·扎特林 编剧:梅·扎特林 Mai Zetterling/David Hug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