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3-18

1917:极致沉浸


1917对我而言,就是颁奖季才横空出世的一部片,寄生虫、好莱坞往事、爱尔兰人、婚姻故事,等等,都早就作了各种预热。没想到忽然间就来了一部1917,金球拿了,奥斯卡前夕影评人基本认定最佳影片将在寄生虫和1917之间产生。虽然最后的结果是亚洲电影创造了历史,但1917绝对不可忽视。

即使没有奖项加持,业内的好评和萨姆门德斯的招牌也足以吸引我来看1917。他在IMDB上评分最低的作品锅盖头我都喜欢,当然很大程度是因为杰克吉伦哈尔,当年他和凯特温斯莱特离婚时我着实唏嘘了一阵。

因为没有提前作任何功课,所以电影开始后不久我就已经开始惊讶到合不拢嘴——这长镜头也太牛逼了吧。于是我在猜什么时候会有分镜,知道快二十分钟还看不到,我明白了这次是真打算“一镜到底”。尽管知道不可能真的一镜到底,也看了后来专业人士一一列出的各个剪辑点,我还是由衷感叹,这尼玛也太厉害了吧!这摄影简直是逆天的技术!!本来对技术类奖项是不太关注的,看完电影再去找,果然拿了最佳摄影。实至名归。

有的观众认为1917形式大于内容,只是在炫技而已。我不赞同。我非常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当然,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一句话就能讲清楚。技术的确很厉害,且是这部电影的关键所在。但这绝不仅仅是炫技,或者说这个技术的使用不是为了“炫”技术本身,而是为了服务电影。1917就是要营造极致的沉浸式观影体验,让观众完全身处其中,就在那个滚滚的战场里。战壕里,尸体边,教堂中,树林内,奔跑,开枪,受伤,跳水,一切一切,我们就在电影中一同经历着。如果不是这个技术,我们会时刻抽离,不会对战争有这样真实的身临其境。

电影拍得太美太真实太残忍。辽阔的草原,俯冲坠毁的战机,不给力的破车,深长的战壕,隆隆的炮火,窒息的危险,观众看到、听到、感受到主人公经历的一切。只除了我们没有那么强烈的责任冲动,我们的恐惧更深。无论是危急万分的场面,还是无数士兵奔跑的阵仗,无论是漂浮在河泥上浮肿的尸体,还是被防护网剌伤的手,无论是遗留在撤退营地床头的一张照片,还是散落在地下残缺不全的娃娃,我们都在镜头中一一看见。你可能跟着紧张的情绪忽略了这一切,但如果你肯留心,就能发现镜头里战争的美丽——残忍的战争美,搏斗的暴力美,忧伤的场景美,歌唱的安宁美。

完全不同意义上的战争电影,完全不同的拍摄手法,完全不同的简单故事,完全不同的观影体验。1917,非常优秀。


1917(2019)

又名:1917:逆战救兵(港) / 一九一七

上映日期:2020(中国大陆) / 2019-12-25(美国) / 2020-01-10(英国)片长:119分钟

主演:乔治·麦凯 迪恩·查尔斯·查普曼 科林·费尔斯 本尼迪克特· 

导演:萨姆·门德斯 编剧:萨姆·门德斯 Sam Mendes/克里斯蒂·威尔逊-凯恩斯 Krysty Wilson-Cair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