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赏析-
水墨实验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我想说····
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横空出世,惊艳了整个世界。在这部动画包揽多个大奖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迪:动画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国画,也能融入动画,成为动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要说《小蝌蚪找妈妈》在故事情节上非常引人入胜,但我觉得从这部动画在用国画的艺术来表现的方式上来看,《小蝌蚪找妈妈》更提升了一个深度。

故事极其简单,小蝌蚪在出生后寻找妈妈,一路上遇见母鸡和小鸡,虾公公等角色,希望沿着他们的线索寻找妈妈,而他们的妈妈——青蛙妈妈也在寻找她的孩子,最后,他们终于团聚,并快乐的生活在池塘里。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动画变的引人如胜呢?我在几年前看了这部动画片,津津有味,现在看,仍认真。因为《小蝌蚪找妈妈》让我发现了一样很宝贵的东西。
那件宝贵的东西就是
细节。

可能说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这部动画的细节吧。首先,从背景音乐到剧情,完美契合。在看见小鸡和母鸡依偎的时候,小蝌蚪有点小小的失落,朝画面下方游去,此时的背景音乐也减弱表现情绪。以及虾公公出场的时候,弯着腰的虾公公慢慢的游来,背景音乐也十分有趣,节拍随着虾公公游水的节奏一停一合,放佛画面中走来一个老叟。再者,在青蛙妈妈发现孩子不见时,背景音乐急转而下,节奏变快,让人焦急。以及在最后团聚时刻,青蛙妈妈与长大的小青蛙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音乐也是舒畅优美的,让人放松。可见背景音乐作为动画艺术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合适的背景音乐能带入观看者当时的心境,因此对的动画更加关注。
青蛙鼓气及跳跃的动作,由近及远荷叶的布局,正好给青蛙的远去营造一个小小的透视

赤金鱼墨金鱼以及赤墨金鱼的嬉戏,是当前留白静置画面的唯一动态,这三条小小金鱼用动作的快慢表现出了顽皮淘气,富有美感
第二,画面富有美感,从国画上来说,无论是色彩还是构图,《小蝌蚪找妈妈》有一种雅的境界,我在观看的时候非常舒服,水墨的画风虽不非常精致,但是点到为止的笔墨写意让人浮想联翩。植物与动物。主次之分,互存却又不扰,动态的画面与静态的画面相结合却不显冲突,让人惊叹非常。

小鸡与小蝌蚪的互动,从好奇陌生到友好,动作的编排栩栩如生,体现当时初识的心理
青蛙焦急寻找自己孩子的状态,从右到左,从下到上,动作快慢也表现其角色心理变化
小蝌蚪和妈妈初相识,从蛙妈妈的热情期待以及小蝌蚪的试探,动作变化非常丰富
第三,个性特点。观察每一个角色的特点,并分析他们的动作,就好比“虾像虾,螃蟹像螃蟹”。鲜明的角色个性。比如青蛙妈妈并非一个将孩子带到世界上来就不管不顾的角色,而是一个极富责任心与母爱的妈妈形象。其中剧情蛙妈妈找不到孩子,在水草附近焦急徘徊的剧情凸显了这一点。小蝌蚪认为螃蟹是他们妈妈时,螃蟹显得有些不耐烦,实则为了补充螃蟹这一形象,又安排了青蛙妈妈水草缠足,螃蟹剪断水草相助的剧情,既补充了螃蟹热心肠的特点,又凸显青蛙妈妈寻找孩子的焦急。就连鲇鱼假威风这一形象,也通过鲇鱼扭动身子显得生气,小蝌蚪吓得多到了一边而体现。而小蝌蚪不气馁,找妈妈的形象也跃于荧幕上。
美好的结局,小蝌蚪长大,与妈妈一起保护这片美丽的池塘。国画植物的美也让人惊叹
最后,小蝌蚪实则是该片最难表现的形象,也许其他动物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来体现个性,但是小蝌蚪——只是由一群墨点组成的小蝌蚪该如何表现他们的焦急,高兴等情感呢?制作者通过小蝌蚪摆动尾巴的快慢,控制他们的游速等解决了这一难题。高兴时,小蝌蚪动作加快,一会儿聚集一会儿散开。而害怕时,则让他们躲进水草,表现他们犯难的情感

但这部动画最值得说的还是它将国画与动画结合,这是一个不小的突破。放到今天来说,现在进行油画等艺术展览,也许影响力没有那么大,但在电子信息上,动画作为新晋的艺术形式可以传播的更快更好,将传统的绘画形式与动画结合,也能让人们更深刻的欣赏那些也许被人们遗忘了的艺术!在1960年,他们就想到了,直到今日,越来越多的动画人进行动画实验,将油画与动画结合,将剪纸与动画结合,我相信,这将是一种传统艺术延续的最好方式!

小蝌蚪找妈妈(1960)

又名:Baby Tadpoles Look for Their Mother

上映日期:1960片长:15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特伟 钱家骏 唐澄 编剧:方慧珍/盛璐德

小蝌蚪找妈妈的影评

😲
😲 •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