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之后,觉得有一些疑惑。看了影评之后,又去看了小说。
蛮有意思的,小说和电影及众多影评表达是不同的。电影本身是导演对这个小说的解读。
短评和影评处处的述说着这就是中国的官场,充满了世故,站队和勾心斗角。
先说下这个问题。。
为什么主角当不了文化馆馆长
因为主角“不大听话,上面的指示,他总要添点什么或减点什么,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和不折不扣”。这是小说明确点明的。
光看电影,观众看到的是主角八面玲珑,即使是被他整过的老马,后面也和主角关系很好,给人感觉是个混迹官场的老江湖。实际上这是主角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并不适应官场。
小说中提到前面几任馆长一事无成。但是他当代馆长只一年多,就拉来了财政拨款给文化馆盖了大楼。紧接着又盖了舞厅和镭射影院(电影里影院归给了小阎)。舞厅和影院还给文化馆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改善了那个县城落后的文化面貌,可以说居功甚伟。以这样的业绩当正馆长毫无疑义。同时老罗调戏妇女,前任馆长不管,主角当上代馆长就把他处理,也说明主角很有原则。
不过从一开始冷局长安排闺女进来,主角非要安排个招聘。当然了这个招聘也安排好了必让冷冰冰通过。不过领导是让你直接安排进去,你非要多一道程序。所以老马当馆长之后,直接让冷冰冰进来了。舞厅盖好之后新闻只提自己功劳,不提领导。小说里小阎特别打电话批评了。这就是小说提到的“不大听话”。
电影里到小阎倒了之后,主角去开会就结束了。小说里主角当上了馆长而且有了孩子,但是再也没了心气,手下提的新方案被他锁在了柜子里,肖乐乐被老罗调戏,也只是让肖乐乐忍气吞声。每天想的其实是回家抱孩子。在主角回家路上猛然想到“不想当官的干部不是好干部”。
所以小说思想倾向于主角年轻有为,八面玲珑,但依然被领导压制,最后失去了一颗进取心,变成了一个换日子的人。
小说和电影的几个不同是:
1.小说老宋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辞职后赚了很多钱,人脉扩大了很多。所以主角去省里要财政拨款,借了老宋的人脉关系。老宋后面凭借关系和经常发文章,名声渐渐响亮起来。小阎十分惧怕老宋,对老宋很客气,但是老宋很烦小阎。其中小阎找老宋写文章,老宋不写,转手让冷冰冰写,老宋找到了冷局长的提拔人指责了这件事。
2.小阎拿去修的皮鞋是冷局长的皮鞋,小说只是说他爸想看看鞋的口子,把鞋弄坏了,没有点名他爸是故意整事。老宋以此写了这篇文章,且文章提到了冷局长。文章见报的时候没有冷局长,小阎因此被发配到乡村学校当了思想品德老师。后面还得了病,很穷。主角生孩子时遇见了,还给了120元给他。
3.小阎下去之后又来了老林,老林挺客气的,但是和冷冰冰乱搞,导致冷冰冰堕胎两次,被组织发现,因此直接任命主角当了正馆长。第二天老林和冷冰冰私奔了。
4.小说里没那个副局长和那个临时工,也没有放黄片的剧情。
5.主角她爸和李会记的娘有暧昧关系。在修鞋事件之后,主角爸一蹶不起,躺床上不能动了。主角又心气很高,给自己积攒业绩,非要去深圳处理影院的事情。只能由他媳妇他爹擦身子。正在为难时,李会计他娘过来帮他爹擦得身子,边擦边哭。
6.老马那个演员形象憨厚,但是小说没有体现。老罗半年搞了三个女同事,按理说应该是个很帅的形象。电影里老迈形象不太符合
7.小说只有5万字,一个小时就可以看完。建议直接看小说
在八九十年代,作者更痛惜像主角这样有能力的人失去了进取心,而没有对主角的以权谋私做批判,更多觉得这是有手段。但是现在这个社会,我们看到像主角这样的行为,已经属于贪污腐败,很多影评也聚焦于这个方面。作品的本意也就随着读者的变化而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