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我一直想看,却一直没做好心理准备的电影《背靠背,脸对脸》。单看简介——无非是官场里的人情世故,就知道一定不是我的菜,但偏偏又被剧中老王那几句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难以参透的对白所吸引,不由得感叹国人官场里的生存技法,女人们的《甄嬛传》和这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本片导演黄建新、杨亚洲,改编自刘醒龙的小说《秋风醉了》,上映于1994年。故事主要围绕某市文化馆副馆长王双立在争取转正的过程中看似离馆长的位置“一步之遥”实则一而再再而三“难于登天”的故事。
故事发生的主要场地是在看似“无声”实则“历经百年风雨”的古建筑——也就是文化馆内。
踌躇满志的王双立已经当代馆长三年了,正好赶上上级单位——文化局要搞民意测评馆长人选。他毫不犹豫地选了自己,他相信这次测评他必然也是众望所归,还“天真”地以为群众基础才是转正的充分必要且唯一条件。
此时正好又赶上文化局一把手冷局长的千金要进文化馆,老王筹划已久的公开招聘,也只等领导发话了,可他媳妇在关键时刻当了一回猪队友,在老王接领导电话的时候,自导自演了一出闹剧,一向高高在上的冷局长哪里受得了这个,直接替女儿冷冰冰拒绝了这次招聘,挂断了电话。
本来老王一心为领导着想,搞个公开招聘,既避免了有损领导清誉,还不落人把柄。可领导不是你的“钟子期”啊,你“伯牙”奏的曲子再妙,他也听不懂,只会认为你老王“不堪”馆长“大任”。
怎么办呢?局长千金不参加,招聘的“英雄帖”也发了,不能打自己的脸啊,于是他召集大家伙商量对策,让评委们给所有前来招聘的人员分数打一致。
这样的分数,让围观的群众们议论纷纷,而这时老王拧上杯盖从侧门果断入场,一锤定音此次的招聘活动“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出乎人意料之外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将尊重评委的意见,认真地进行研究,请大家耐心地等待,今天公开招聘到此结束”,寥寥数语打的一手好太极,这是观众第一次见识了老王的业务能力——临危不乱,关键时刻镇得住场。
于是就有了后面冷局长秘书小阎的看似无心的传话,“局长说你高招特别多,让人防不胜防”让老王大为疑惑,这是冷局长对他的最终“判决”,只是当时的王双立还没有领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冷局长的事儿没办好,“报应”来的就特别快,老王迅速被冷局长的副手徐局长找去谈话,告知了他西山乡副乡长老马要到文化馆新官上任了,同时还需要文化馆的职工腾出一套住房给老马,这是个麻烦的事情,动了谁的“蛋糕”大家伙都不愿意,但老王电光火石间的反应和答复“会计老李不符合住房政策,让他腾一套房给老马”,又一次让观众们见识了他非凡的业务能力——办法总比困难多。
此时的老王虽然失望和诧异,但官场上哪能慢下半步,他迅速调整情绪后,就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中,当天晚上,老王在他代馆长权力的倒计时刻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建造歌舞厅的合同,面对施工方的回扣,老马不为所动,但也深谙“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刚被动了“蛋糕”的李会计需要安抚,那么回扣的一部分要用于李会计的房子装修,剩下的则作为职工们的旅游经费。
第二天一大早,久无存在感的老罗跑到了李会计家,拿了钥匙,通知大家新馆长老马要召集大家开会了,大会上“群众们”似乎早有准备丝毫不给新领导面子,而会议也在王副馆长的“散会”声中散会了,马馆长卡在喉咙里的话只好又吞了回去。
文化馆里的“边缘人”老罗对着新领导殷勤无比,但他贪小便宜的行为却把老马又坑了一次,买办公桌夹带私货——两把藤椅,被李会计当众羞辱了一顿,并扣下工资。
可等着老马的“麻烦事”还在后头,抗洪救灾的摄影展上,老马的作品被领导嗤之以鼻,省里领导来搞卫生大检查偏偏在施工方开始开挖的时候,一头包的老马只能干着急,而老王也再次贡献了他关键时刻顶得上的“独门武功”,让冷局长受到了省级领导的称赞。
所以老马的调离,让老王重新看到了当馆长的希望,也就在歌舞厅开业的那天晚上的庆功宴上,长袖善舞的他春风得意,觥筹交错,左右逢源,战斗力弱爆的老马被“挤走”了,“无敌最寂寞”的老王似乎就等领导宣布他转正了,毕竟这个看似“棘手”的歌舞厅工程,让他前任栽了跟头,而他却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让歌舞厅的工程重回正轨并迅速开业,可谓是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当晚他再一次被泼了“冷水”,这次的馆长变成了小阎——冷局长的秘书,老王的失落再也掩饰不了了,颓废地坐在舞厅中央,最后无奈的笑了,都说成年人的崩溃在夜里,这话真不假!
为官路上的处处失意,一早起来,被迫自愈情绪的老马只能继续鼓励自己,这时老父亲的出手了,利用小阎毛躁的性格,在补鞋摊上反咬了小阎一口,演了一回被欺压的普通老百姓,又到医院去献血“表演”,但即便这样,小阎的行为被登了报纸,小阎有的办法是见招拆招,镭射影院被公安局查抄,他还是照样有办法回来继续镇馆。
公干回来后,老王终于坚持不住病倒了,这一倒也让他彻底通透了,这时冷局长的那句话他算是明白了,只要局长一天在位,他老王就绝对转不了正。所谓的两袖清风,所谓的为官清廉,不过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领导根本不在乎这些。
出院后的老王回归家庭,忙着照顾老婆孩子,再也不理馆里的是是非非,时间也过得很快,在菜市场碰上退休的冷局长,两人还能愉快地聊天。
小阎终究还是没逃过自己的欲望,和馆里的员工肖乐乐私奔了,文化馆又成了群龙无首,此时文化局变成徐局长当家,镜头的最后,老王又被叫去开会,只见他步履匆匆,等待他的到底是代馆长还是转正,结果不得而知,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时的老王早已自我“渡劫成功”变得“百毒不侵”。
虽然这是一部很有年代感的影片,但人情世故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人心在哪朝哪代都一样,作为几千年悠久璀璨文化的附属品——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人情世故更像一本厚重的“秘籍”令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是呢?时刻带着面具做人,说的不是心里想的,拼命地压抑天性一味地迎合,丧失自我,人生并不是“牢笼”,困在笼子里就算极尽能事,去换取一时的炙手可热,门庭若市终究还是会门可罗雀......
写在最后的芸芸众生相:
1、老马是领导眼里的忠实部下,不求他有多精明能干,只要老实听话就行,从副乡长到文化馆馆长,跨度之大,毫无专业能力,对着老王的“高招”,毫无还手之力,是个十足无用的老好人。
2、小阎为领导鞍前马后,当秘书那阵,谦虚谨慎,逢人就笑,馆长一当,派头马上起来,对上对下两幅面孔,对待下属简单粗暴,像个十足的“暴君”;对待上级则是谄媚至极,就是这种两面人格,面对权力的膨胀,毫无约束,最终还是葬送了自己。
3、老王虽然精明能干,遇事能四两拨千斤,巧妙化解,却输在太天真,他真的以为当领导就是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自己两袖清风十几年,深得职工们的拥护,身正不怕影子斜,可那又怎样,这官场从来就是人情世故的地方,能力强不强一点都不重要,更何况世俗的道德标准在领导嘴里都能被黑白颠倒,有且只有把领导哄开心了才能步步青云!
4、会计老李在影片的前三分之二都扮演了老王的铁杆支持者,直到小阎的出现,老李迅速倒戈,事实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过这个“雪亮”是用在审时度势上而不是老王的一心为民。
5、影片最大的黑马,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一直紧跟冷局长的徐副局长,从不表露自己的观点,他说的最多的就是附和冷局长的意见,不争不抢只等冷局长荣退,一把手的位置自然到手。
6、片中作为主要场景的文化馆成为了片中镜头最多的地方,可无论是俯视还是仰视,这些古建筑除了沧桑古朴以外,更多地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明明这里面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可就是被困在这些毫无生气的建筑里。
7、在1994年,那个神仙打架的年代,国际的就不说了,国产好电影多的实在太过熠熠生辉,《霸王别姬》、《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放到现在也是国产榜单的前几名,相比之下《背靠背,脸对脸》更像是一部小说,虽然电影语言技巧上与上述大咖影片隔着档次,不过中国人特有的处世哲理在影片里被表达的淋漓尽致,应了那句老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此片在国际国内也斩获了不少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