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对自己的记忆不自信了,因为发现那电影里的很多情节已经变得模糊了,甚至忘记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惟独那个镜头是清晰的,深深地烙在脑中。

  永远记得那一刻,在看了一天电影之后,大脑已经有些麻木,但随着那一幕的出现,精神也随之一振,忍不住大叫“太伟大了!实在是太伟大了~~~~”我希望不断地重复这句话,因为这才能代表我当时的心情。看着那个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被一点点的拉到山顶,我觉得那一刻,他就是神。

  德国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国度,那里诞生了太多疯狂又伟大的人物,包括那个狂人希特勒。而在电影方面也同样是人才辈出,早在默片时期,便有弗朗兹·郎、茂瑙等大师出现。而之后的新德国电影四杰则将德国电影进一步传播开来。

  作为四杰之一的赫尔佐格,也许在艺术造诣上,他并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却一定是最疯狂的,也是最伟大的。这个偏执狂一样的家伙,以电影为平台,展示着他那一场又一场的行为艺术秀。

  早在《阿基尔,上帝的愤怒》中,就已体验到赫尔佐格的疯狂,看着那一门门在热带雨林的烂泥中缓慢移动的大铁炮,已经忍不住惊叹了。可到了《陆上行舟》,需要移动的就直接是那艘30吨重,有三层高的大铁船了。

  《陆上行舟》的主人公菲茨卡拉多是一个偏执的狂想主义者,由于种种原因,他打算让自己那艘几十吨重的大铁船越过高山,到达山那边的河里。而这一切动力,除了少量的机械帮助,更多的是凭借滑轮和人力。而当看到这群衣衫破烂的印第安人当真把这个庞然大物拉动,最终拉上山顶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做伟大!

  疯狂的《陆上行舟》背后有着一个同样疯狂的故事。《幻想曲》记录了这部疯狂电影的拍摄过程,也让我们更多了解了与主人公菲茨卡拉多一样疯狂和伟大的导演赫尔佐格。

  电影的伟大在于导演拒绝了其他人片场制景拍摄的建议,而完全采用实景拍摄,地点几经变更,最终选择了秘鲁边境的一个小地方,那里不但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而且还伴随着当地印第安部族的战争,和主人公一样,选择了那里,也就选择了面对更多的困难和危险。而和主人公不一样的是,主人公的危险和困难是电影中的,而导演所要面对的危险和苦难确是真实的。

  一部历时将近5年的电影,光男主角都先后启用了三位。在拍摄过程中,先是由于当地部族战争以及对他们的恐惧和排斥,最后的剧组人员不得不在船上挂上白旗,逃离那里,而他们的拍摄营地也被焚烧。之后也同样是麻烦不断,用于拍摄的大船之一由于当地罕见的旱灾搁浅。另外由于拍摄事故,造成一名印第安人死亡,五人昏迷,其中有一人瘫痪。

  而这种情况下,导演仍然坚持将拍摄营地选择在一个不靠近城镇的荒芜地带,因为他认为只有孤立、封闭的环境会更有利于演员的发挥。

  同时,导演拒绝将船分成很多小份搬运过山,他坚持选择整船过山,因为他觉得这样才能真正代表他电影所的核心意义。他甚至拒绝了工程师将斜坡从40度改到20度的建议,他不想让自己的船像在运河中一样平坦穿越。

  40度的斜坡,30吨重的铁船,大约1公里的路程。这些只是在数据上赫尔佐格需要面对的问题,而现实中,他的演员和同事正因为这一举动的疯狂和无法实现动摇信心,许多人已经选择离开这个剧组。而他的制片人们也因为他疯狂的想法拒绝给他更多的钱进行拍摄。而那些雇来的印第安人也因为离家太久和害怕危险变得烦躁和不安。

  而最经典的那组越山镜头,由于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得不暂时搁置。赫尔佐格也变得更加暴躁,他开始咒骂周围的一切,各种植物、动物、昆虫,仿佛都成了他的敌人。他开始牢骚自己以后不再打算拍电影了。不过他仍然拒绝回摄影棚制景拍摄的建议。于是,一遍遍的尝试和不断的搁置。

  终于,我们得以在屏幕中看到那组伟大的镜头。看着那个庞然大物像拥有了生命一般,踩着脚下的烂泥,缓缓地,越过那座山----成为“陆上行舟”。

电影梦Burden of Dreams(1982)

又名:幻想曲 / 梦想的负担 / 赫尔佐格的电影梦 / 荷索的电影梦 / 梦的负累

上映日期:1982-05-30片长:95分钟

主演:沃纳·赫尔佐格 克劳迪娅·卡汀娜 克劳斯·金斯基 米克·贾格 

导演:莱斯·布兰克 编剧:Michael Good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