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雕刻时光CN”,和小编一起记录时间的光影
瓷传万里,韵满天下
——浅析纪录片《China·瓷》
众所周知,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来源于中国的瓷器。数百年来,中国的瓷器带着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漂洋过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化的商品。如今,在这个强调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纪录片《China·瓷》带领观众重温中国瓷路,感受中国瓷在世界上留下的足迹,体味中国瓷韵给世界带来的幽香。
不同于以往介绍中国瓷器的纪录片,纪录片《China·瓷》并没有将视角全部放在中国瓷特殊的文化魅力上,或是仔细的向观众介绍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而是将视角放在了外销瓷这一不太为中国人所知的一类瓷器上。影片开始,编导就以“花碗坪”和英国举办的“瓷之韵”展览作为切入口,向观众介绍中国的外销瓷。同时,通过影片观众可以清楚的知道,中国瓷并不完全是中国创造,它也是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产物。青花瓷的样式一部分借鉴于西方的阿拉伯国家,同时制造青花瓷最重要的原料钴蓝,也来源于古波斯。不仅如此,编导还打破了中国人心中固有的明清时期中国闭关锁国的形象,从影片中的外销瓷就可以看出,尽管明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困难重重,但中国民间贸易还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积极的与外国进行着文化和经济上的交流。也正因如此,中国瓷器才能成为第一个全球化销售的商品,成为中国的名片。编导通过对瓷器发展历史的展现,带领观众以全球化的视野重走中国瓷路,这不仅是纪录片创作手法的一种改变,更是用一种新的,全球化的方式来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影片的文化意义是深远的。
瓷器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的名片,就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中国韵味。而编导在创作纪录片时,也努力地使纪录片保持了这种独特的中国瓷韵。正如那位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教师陈立所说,中国瓷带有的那种朴素的美感,正如陶渊明的诗一样,朴素而富有神韵。编导在拍摄中国瓷器时,多采用固定的特写镜头,其背景多为深黑色或深灰色,将瓷器的白和细腻凸显出来,富有神韵。同时,富有神秘感的音乐给了影片特殊的文化魅力,随着音乐的起承转合,观众的情绪也被影片中的画面所牵动。导演在每一个叙事板块的衔接处,也使用了这种朴素淡雅又不失神韵的转接方式。比如在“瓷之韵”展览和中国瓷都的转接处,导演用一个特写镜头将桌面上正在修复的瓷器放大,通过光线的变化虚化了背景,同时画面中传来了自行车上的铃铛声,这种未见其物先闻其声的方式很快的将观众的情绪拉回了中国的传统小镇上,随后,画面上出现了特写的瓷器的一角和透过瓷器看到的一个幽深的小巷,此时的解说词内容也正是瓷器回乡。这种转场方式朴素淡雅,不著痕迹,但又很容易的将观众的情绪带回了瓷器之乡。这样的艺术手法与中国的瓷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瓷器的发展也见证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首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重走中国瓷路时,不难发现,中国瓷器所蕴含的海纳百川的文化气度,正是我们现在的社会所需要的。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发展中国的文化,才是保持中国独特文化韵味的最好方法。独善其身,让中国瓷器透露出浓浓的东方韵味;兼容并蓄,让中国瓷韵溢满全球。

China·瓷(2012)

主演:未知

导演:徐欢 张越佳 薄晓琳 Mahboubeh 成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