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14

秋天的故事:秋日里那三抹红


想用三种颜色来形容三位女性的魅力,发现——只有红色,能代表她们。

侯麦电影早已成为美学爱好者必推的作品系列。在此心理预期下,仍然能收获惊喜感!除了视觉之美,三位女性的特质更是熠熠生辉。谁能不感叹一句:“这,就是法国女人吗?”

 

想谈谈罗欣、 马嘉利、 伊莎贝拉。

她们坦然自处、清醒有力。站在大地上,正活在当下。

充满生命力的红色,诠释着她们对于生命的期待。

01 罗欣:希望的红

罗欣拥有浓烈的眉眼、锋利的五官,配合随性休闲的穿着,散发着自信敏锐的气质。她在尽力地平衡着情感与理智,制定并执行着让人感到疯狂的计划。可是居然,她说服了大家。这也难怪,她可以坦诚自己直白的动机,针对不同的人有合适的举措——让哲学老师的阳光笑容混夹在马嘉利的照片堆里、坚持哲学老师有稳定爱人后才能与之交友、告诉男朋友这是完全切断过往的表现……她不介意混乱,也无所谓疯狂。

虽然没有人能验证事成之后是否如她所愿:如果她能够与爱恋之人的妻子相处愉快,则不再有非分之想。迎来更加混乱的人际关系网也说不定。

但是能拥有如此果断的生活状态,就好像明天总是充满希望的。

 

02 马嘉利:自然的红

相比罗欣身着红色时的简单随性,马嘉利葡萄女士的绿色毛衣、金属配饰、蓬松褐发为她的红增加了更多的韵味,似乎来自大地、田间,满是自然的气息。

仅凭照片,便可以感受她“有趣的眼神”,这真是美好的个人评价。确实如此,一个独居乡下的女人有着她的专属魅力。她可以充满自信地谈论着自己的葡萄园,抱怨工作忙碌却明明是骄傲的。

但她感到寂寞孤独,也承认了自己的软肋。她认为自己的内向、年龄等是男人没兴趣爱她的原因。可在另外两个女人身上就能找到答案——在她们眼中,马嘉利可爱迷人,是比博学的哲学老师更好的聊天对象呢。

-我在欣赏夕阳。
-夕阳在你身后。
-晚一点就到我面前了。

即便发生了狗血的误会,为什么没有导致俗烂的结尾呢?我觉得马嘉利的反应让我很惊喜!她当然会有一些语气不善,但是她选择及时跳出那个不理智地环境,即便对方明说“话说到一半”感到难受时也坚持如此。我本想感叹法国女人对情场的驾驭能力太强,随时来场畅快博弈的感觉。后来意识到,这是基于她对自己的了解而采取的行动。

被光辉包裹、衣服上沾着顽强泥土、手心都是葡萄香气的女人呢,专属着自然的红。

 

03 伊莎贝拉 :优雅的红

作为都市中的书店老板,伊莎贝拉诠释着法国女人的精致优雅。生活平静舒适永不意味着无趣乏味,她仍然保持着美好的状态。像少女般轻盈,绝不只是外貌和身材的评价,更多的是气质与年龄搭配起来的惊喜感。

拥有对自己一见钟情且24年如此的恩爱丈夫,也还是想要测试一下自己的魅力,甚至到后面忍不住溢出了占有欲和醋意。我认为这不值得换来道德的苛责,或许年轻时也是“充满刺激的生活”呢。小插曲,不就是脱离日常的然吗?


我太喜欢,在秋日里收获的这三抹红色。她们热烈拥抱着自己的生活,歌颂着秋天的丰收,而不去纠结落叶的萧瑟。侯麦也赋予她们,美轮美奂的阳光和草地。

这是一个小而精的爱情故事,它有走向复杂的潜力,又回归了到坦诚的纯粹中。法国女人忠于本心,坚定于自己的价值体系,流淌出来的浪漫便来自于此吧。

想起今天听电台在谈论法国女人的地位。那里拥有许多勇敢的单身母亲,可帅了。


秋天的故事Conte d'automne(1998)

又名:人间四季之秋天的故事 / Autumn Tale / A Tale of Autumn

上映日期:1998-09-07(威尼斯电影节) / 1998-09-23(法国)片长:112分钟

主演:玛丽·里维埃 碧翠丝·罗曼德 艾莉西亚·波特尔 阿兰·利博  

导演:埃里克·侯麦 编剧:埃里克·侯麦 Eric Rohmer

秋天的故事的影评

袅
袅 • 酿葡萄
水叶
水叶 • 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