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4-06

阿飞正传:导演说

这是王家卫的第二部电影作品。
1958年7月17日,王家卫生于上海,五岁时随家人去香港,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美术设计系。1981年考取无线电视第一期编导训练班,开始接触电影工作。他最喜爱弗朗索瓦·特吕弗、让-吕克·戈达尔和安东尼奥尼、马丁·斯科西斯等人的作品。1988年,他正式导演电影,《旺角卡门》(1988)、《阿飞正传》(1990)、《重庆森林》(1994)、《东邪西毒》(1994)、《堕落天使》(1995)、《春光乍泄》(1997)等6部作品显示了他奇特的艺术风格和驾驭电影语言的功力。在电影的叙事结构,画面构图,节奏变换和拍摄手法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王家卫风格”,成为令人瞩目的香港电影导演。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是个叛逆的时代,这一时期流行文化兴起,年轻人的叛逆和骚动,以及发泄出来的热情或者压抑情绪足以使这一代人疯狂。“在这个时代成长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对那段时间有种浪漫的回忆和怀旧的情怀。”以往的香港青年叛逆电影大多描述通俗的恋爱或者暴力打斗,生长在这个时代的年轻导演王家卫试图用自己的电影语言来表达年轻人的叛逆心理。
《阿飞正传》是一个1960年代寻找生母的故事,它不像《旺角卡门》那样符合商业模式,而是执意拍自己有所感悟的东西,在创意及形式上离经叛道,别具一格。《阿飞正传》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它只有人物,而没有完整的故事或情节,基本上是几个人物的聚散离合以及所引发的人物性格和感情的逻辑。然而这种“由不完整的故事成立的电影经验”使《阿飞正传》处处透露出一种感性的气息。王家卫抛弃传统的故事情节,在结构方法上也敢于大胆创新,通过母题的重复、主题的发展,多重叙述者的自白,色调、光线和气氛的统一等来处理这部影片。
《阿飞正传》感性而且准确地刻画了香港年轻一代内心的矛盾与情感纠缠。通过小旭这个中心人物,展示了他与两个情人和朋友,以及生母、养母的一段关系。小旭对一切事都漫不经心,随心所欲,心灵空虚,感情颓废,最后不能自拔。他虽然爱阿珍,却不珍惜她;咪咪爱他,他又不把咪咪放在心上;他与养母关系恶劣,并执意前往菲律宾寻找生母,生母却不认他……这一切使他陷入孤独、失衡的境地中。王家卫善于描写社会边缘人物,他们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的;他们的情感世界封闭而狭窄,专注于个体,与人无法沟通。
在王家卫的作品中,可以见到多种情节元素的重复阐发主导动机,将时间和空间具体化,明确化,并以此来表现主题。如《阿飞正传》的开头,小旭三次到阿珍的食品店里买可乐,虽然是相同的内容,但每次的空间结构和拍摄手法都不同。而在同样的时间里,他又把时间形象化,小旭对阿珍说:“1960年4月16号下午3点之前的1分钟,你和我在一起,我会记得这1分钟。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1分钟的朋友。”阿珍为他这句与众不同的话打动了,于是倾心于他。而后来小旭抛弃了阿珍,伤心的阿珍则发誓“由这一分钟开始忘记这个人”。同样的时间概念,表达的情绪却截然不同。另外,他还经常利用一些道具,如水、钟、镜子等元素来进行隐喻和象征。小旭偶遇咪咪并将其带回家中,是在一个雨夜;失恋的阿珍遇到好心的刘警官也是在一个雨夜;咪咪因找不到小旭而伤心,却对阿三的关心置之不理,两人在滂沱大雨中争执起来。雨既营造了某种氛围,又象征着人的情感和欲望。
在王家卫的电影里,常出现对时钟的特写和人物对时间与阿拉伯数字的喋喋不休。大量的人物的自言自语表明现代人的封闭与孤独。对时间的关注是20世纪末的香港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的反映,暗喻他们只在此时此刻倾注自己的真爱,妄想把这一瞬间变成永恒。在空间上愿意选择流动性、不可久留或者封闭而又易被侵入的特定场所。如车站、快餐厅、酒吧、私人住处、电话亭等这些典型空间,实际上是都市年轻人妄图逃遁纷繁的世界,却无法摆脱的一个个舞台。从另一侧面来讲,这些流动的,却不可久留的场所正象征了无根的香港。
《阿飞正传》在摄影和色调的运用方面,可谓别具一格。主要场景的光线并不明亮,而且色调以蓝绿为主,节奏上比较缓慢而多用静态。大量的变焦镜头和饱和紧凑的大特写,使人物之间的距离时远时近,给人一种“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的特别感觉,显然是喻示人际关系的疏远。这种影调旨在表现人物之间没精打采,无所顾忌而又缺乏热情的冷漠态度,也体现出20世纪末的香港的社会面貌和生存状态。

阿飞正传阿飛正傳(1990)

又名:Days of Being Wild

上映日期:2018-06-25(中国大陆) / 1990-12-15(中国香港)片长:94分钟

主演:张国荣 张曼玉 刘嘉玲 刘德华 张学友 潘迪华 梁朝伟 

导演:王家卫 编剧:王家卫 Kar Wai Wong

阿飞正传的影评

小可
小可 •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