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人公因偶然的bar相遇,温存一夜后彼此发现对方正是自己的“灵肉伴侣”。于是开始了一段纠结又甜蜜的时空远距离恋爱。片头的时候让我想起《爱在黎明破晓前》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知和那个草地上彻夜畅聊的夜晚。两部电影都是因为一次偶遇,两个陌生人之间发生了感情后却又不得不分离的故事。只不过后者更加柏拉图式,精神层面的对话交流几乎占了全剧过半,而这部剧更加贴近现实,两个在精神与肉体上都爱恋的人,偏偏要面对时差和地理的距离。俩人分离后,身边朋友的提醒教唆,让异地恋的信任面临挑战。而几个月一次的见面让两人都渐觉疲惫。每天的电话和视频,永远只能靠声音和透过屏幕看对方,不可触摸的恋人。咫尺天涯的感觉,想起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永远只能寄希望于见面的那一刻。放下电话的那刻,本身沉溺在甜蜜里的瞬间却又被拉回孤寂的现实,想念这种东西,对于异地恋人来说,当真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所以,电影里有两幕印象特别深,一个是男主角给女主角惊喜,飞去了她的城市去她工作的地方接她下班,女主惊喜激动溢于言表的画面。还有一个是圣诞节机票太贵,男主说还是网上见面吧,女主收到这条信息后抬头看着身边拥吻的情侣,那一刻满脸的落寞.....
两人为了和对方在一起,也努力瞒着对方找工作,希望可以去对方的城市,结束远距离时空的煎熬。却不尽如人意。女主曾想为了男主放弃一切去他的城市的时候,男主忍痛拒绝说分手。这才是成年人成熟的爱情观啊。深知爱一个人不该让他(她)放弃原有的拥有的去为一段感情做无止境妥协。不是太过现实,而是生活本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普通日子。如果你真心爱一个人,也不会舍得看着对方为你放弃那么多东西,而如果两人是有缘的,那么就像越过高山经过冲击的河边细流,有天又会一同汇入大海,终能相遇。因为相爱我们才要一起变得更优秀,一起去成为大海,而不是你为我牺牲我为你妥协放弃了所有,做安守在对方身边的乡间细流。
机场的场景有两幕,一幕是男主角表白留住女主角,确定恋人关系。一幕是片尾两个相爱的成年人理智的拥抱说分手。也许有人会问,一开始明知远距离为何还要多此一举。编剧也是洞悉凡人七情六欲,有时候,有些人,你爱了,你就不会管她是谁,她在哪,只因为,她是她。那一刻的感情线索,符合爱情萌发的两个有情人的选择,也符合人性。而后机场说分手,体现出来的则是现实的理性抉择。一段感情,人性本有的感性和理性交织纠结,不正是每个人在爱情和生活面前最真实的样子吗?
分开后女主依旧在报社工作并越来越好,男主也在唱片行业努力着。我以为这就是电影结局了,看来也还不错,虽然没有感人至深的画面和剧情,但是至少三观很正,剧情也现实而非玛丽苏。直到有天,女主收到男主寄来的他们相识之初去看过的一个band演唱会门票。女主最终去了现场,男主在现场出现,告知她 他已经是这个乐队的经纪人,而且他的工作地已经和她不再有时差的时候,我知道,属于他们的“timing”就是这一刻了。
全剧平淡叙事和剧情拉进,白描的手法,这种“天然去雕饰”的表现形式,反而让整部电影贴近现实。

远距离爱情Going the Distance(2010)

又名:爱情远着陆(港) / 真爱零距离(台) / 横跨美国的恋爱 / 远距离的恋爱 / 千里传情

上映日期:2010-09-03片长:102分钟

主演:贾斯汀·朗 德鲁·巴里摩尔 克里斯蒂娜·艾伯盖特 查理·戴 

导演:纳内特·波斯特恩 编剧:Geoff LaTulippe

远距离爱情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