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6-08

我,花样女王:天才的沉沦

本来以为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励志电影,一个女主如何从平凡走向冠军那种。没想到,世界早就变了。现在主流是丧文化。一个美国的被嫌弃的花样滑冰松子的一生。
女主的塑造实在是太实诚了,一点都不美国。流氓老妈,家暴老公,bitch队友,势力教练,沙雕哥哥,都可以各种做文章炒作啊,什么真人秀、直播,出书,采访都给她怼上。拍个滑冰版的《无耻之徒》也可以啊。这个电影之所以大受好评的原因是,目前的主流洞察是:我丧,我的人生就是这么丧。我对命运无能为力。
是的,观点已经从“扼住命运的嗓子”变成“命运把我踩在脚下”,毕竟现在是平成废物的年代。感觉导演是想拍反美国梦,往深刻点拍就是美国版《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抨击抨击美国警察,美国媒体,还有乌合之众代表的广大群众。这也是一种政治正确不是吗?在美国骂政府就跟我们发“一点都不能少”是一样的,不是吗?这是我为什么觉得这不是一部出色电影的原因。因为观点太寻常,角度很鸡贼。美国人的心太简单,拍不出东方人的苦大愁深,我们比海更深的内心戏。我们的压抑,我们的忧郁,我们的忍辱负重,这种几千年导致的文化,只有东方人(中日韩)才能很好的演绎。
看原型就知道她是一个典型的没受过教育、父母没文化、早婚,被家暴,酗酒嗑药说脏话的美国底层,红脖出身。本来她的归宿就是服务员,一堆孩子和一堆账单。可惜命运让她成为天资卓越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她是可以在山顶的人啊。被天赋眷顾过得人都知道自己是天才,所以又怎么可能甘心。但事实上成功是个朴素的字眼,需要自律、自尊和自爱。又是她万万不能具备的。这种题材,最后的成片这种效果已经非常不错。
爱丽森珍妮饰演的母亲是全片最亮眼的角色,超过女主,远超女主。可是就是有点儿太牛逼了,你怎么牛逼这么爱孩子怎么不直接崩了你女婿呢?护犊子的中国家长绝对不会让辛苦培育的运动员女儿嫁给没文化的穷小子的!
如果Tonya是个搞艺术的,而不是搞体育的,至少会有许多粉丝崇拜和追忆。可以她是个搞体育的,体育这种行业注定了只能正能量,谁让该死的运动就会散发正能量的多巴胺。凭什么运动员就得正能量。最后变成拳击选手那里太蠢了。

我,花样女王I, Tonya(2017)

又名:冰之骄女(港) / 老娘叫谭雅(台) / 我,冰上女王 / 我,塔尼娅 / 我,托尼亚 / 我是坦雅 / 我是托尼娅

上映日期:2017-09-08(多伦多电影节) / 2017-12-08(美国)片长:120分钟

主演:玛格特·罗比 塞巴斯蒂安·斯坦 艾莉森·珍妮 凯特琳·卡弗  

导演:克雷格·吉勒斯佩 编剧:斯蒂芬·罗杰斯 Steven Rogers

我,花样女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