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一部《独立日》掀起了一股“毁地风”,大面积的毁灭场景成为科幻片中的一代经典。二十年后,专注“炸地球二十年”的罗兰·艾默里奇将经典续杯,但确实新瓶老酒。

说好的“炸地球”呢?
《独立日2》的故事构成很简单,说白了就是人类再一次面对升级版的外星敌人而奋勇战斗的故事。
近100分钟的正片很紧凑,开头不到10分钟便直接进入正题。整部电影中有三次递进式高潮,可以说很好地营造了紧张的氛围。其中艾默里奇的招牌“炸地球”的画面出现在了前半小时,但很可惜这段“炸地球”的片段非常短暂,让人有种不过瘾的感觉。
艾导!你可是《后天》、《2012》的导演啊!招牌动作都舍不得拿出来,这可真说不过去啊!另外,《独2》有IMAX放映格式,却无一秒全画面,这完全不能给眼睛来一次痛快的享受。

姜还是老的辣
俗话说: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更何况两部相差了二十年的电影,当年捧红了史皇,而今史皇成了白宫上的一幅画。
史皇无法回归,自然是把主角光环交接到了新一代演员上。“锤弟”利亚姆·海姆斯沃斯携一众90后演员担起了冲锋陷阵的担子,只是小鲜肉终究是小鲜肉,在演技上仍旧太过稚嫩,几处感情戏太过娇作。Angela Baby作为分量最重的中方演员,表演太过花瓶,特别是开头部分看见同为中国人的“蒋叔叔”牺牲时的痛苦表情,竟然转瞬即逝,感情简直毫无表达。
另外一边,在前作中的几位老演员均回归。其中表演最好的是饰演老总统的比尔·普尔曼,片中他在停机坪上所说出那段激励人心的演讲,比起小年轻“席勒上尉”的战前动员不知好了多少倍。还有一处就是在驾驶战机与女儿对话时,你能够明显感受他这个角色所蕴藏的深厚父爱。

笑点缺乏可沉,广告生硬植入
不知是否是艾导觉得“炸地球”场面太过少了,所以希望通过语言中的笑点来给观众一些亮点。但是,想通过人物间的对话来形成一种幽默感却完全无法点到观众的笑点,结果整部电影虽然带有幽默感的对话不少,但是听了之后就是笑了开头却笑不到结尾。这种尴尬的幽默感让人坐在影厅里时想笑都要先看看旁边的人笑了没。同时,整部电影紧张感不足而又幽默感匮乏,给观众营造出一种不上不下的氛围,着实难受得很。
另外一点就是中方广告的植入实在实在太过生硬了,如果是仅仅字幕也就罢了,还特地念出来,这么明显的植入放在开头,显然观众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分散了。但或许这就广告商想要的吧!毕竟下次他们就可以宣传“我是上过月球的互联网及时通讯巨头”、“我是上过月球的乳品巨头”。

二十年前,《独立日》是一部科幻经典。二十年后,《独立日2》却成了一部烂片。
《独立日2》并没有延续前作,在科幻电影上再造出一个里程碑。相反,成了一部为了续集而拍摄的电影。要知道现在的科幻灾难片一点也不少,如何将“炸地球”做出新意是一个极其需要智慧的问题。
同时,《独立日2》太过刻意想要讨好中方的观众了,不管是中方对于该片的投资问题,亦或是广告商想要借电影造势,如此刻意的讨好似乎有种“人傻钱多速来”的感觉。暂且不说硬植得那么明显的广告,其中几句汉语台词和变成背景板的国旗都是出现得那么生硬。而Angela Baby竟然没有早早领了便当,反而在片中角色颇有分量,也是出乎意料。
不管是中方投资近年对于好莱坞电影的看重,还是艾默里奇想要借此片登陆内地,但影片中的处理就是极为不和谐。一边宣扬着“二十年全球亲如一家”,另一边却是美帝主义主导着整场战斗,甚至在最后新总统通过电台想全世界喊话都是以美国为中心,这样算是自付呢?还是自缚呢?

观影小贴士:
无笑点不紧张,可携带爆米花入场
广告植入生硬,建议喝牛奶助消化
Baby全程花瓶,男观众请自备纸巾

(冷子墨原创,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独立日2:卷土重来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2016)

又名:独立日2 / 天煞-地球反击战2(港) / ID4星际重生(台) / 独立日2:复活 / 独立日:永恒1 / 天煞-地球反击战2 / Independence Day 2 / ID Forever Part I

上映日期:2016-06-24(中国大陆/美国)片长:120分钟

主演:利亚姆·海姆斯沃斯 杰夫·高布伦 麦卡·梦露 杰西·厄舍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 编剧:罗兰·艾默里奇 Roland Emmerich/迪安·德夫林 Dean Devlin/尼古拉斯·莱特 Nicolas Wright/詹姆斯·A·伍兹 James A. Woods/詹姆斯·范德比尔特 James Vanderbilt/卡特·布兰查德 Carter Blanchard

独立日2:卷土重来的影评

箬
箬 • 影评
昭睿
昭睿 • 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