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维基百科、Google Books整理所得的叶问宗师小传

叶问,又名继问,广东南海人,世居佛山,光绪十九年(1893年)生于桑园大街叶家庄。十一岁时,成为咏春名师陈华顺的关门弟子,由二师兄吴仲素授业。十六岁,依长姊就读于香港圣士提反中学(St. Stephen's)。此间叶问曾目睹英国巡捕殴打一名妇女,遂出手制止,以此机缘,为同学引见于师伯梁璧,尽得其传。后诣日本,民初政局稳定后返居佛山,日与同好研习拳术。妻张永成,总理大臣张荫桓之后;子叶准、叶正,女皆无传。

抗战时期,叶家庄被夺占为日军司令部。1940年,叶问于贵州息烽军官学校受训,毕业后在佛山从事情报工作,职衔佛山侦缉大队书记,后随伍蕃任广州防务稽查长。作为生计,叶问于1941-1943年间晚上到佛山富商周雨耕与周清泉父子的“联倡”花纱店,传授周光裕、郭富、伦佳等人咏春拳术。后为拒征召,隐居郭富村舍。抗战胜利后任警察局刑警队队长,累迁至广州市卫戌司令部南区巡逻队上校队长。

49鼎革,问以身仕前朝故,携大女取道澳门,避居香港。得报人李民之助,安于深水埗,先后在海坛街、油麻地利达街授徒。这一时期弟子之达者,梁相、骆耀、徐尚田、黄淳樑、王乔、梁挺、李小龙(自分并无资格枚举咏春世系,此处略具规格而已)。据弟子梁绍鸿言【Ken Ing, Wing Chun Warrior】,问既为富家子,宿有烟霞之癖,因昂其束脩以自足,兼奉尚在佛山的家眷。在港期间别有一子叶少华,不肖。1962年,叶准、叶正赴港,晚间居于武馆,日间出外工作,父子相处并不和睦。1966年,于弥敦道成立咏春体育会,后迁往旺角水渠道。咏春一门,自叶问而保存,而光大,而开枝散叶,流布全球。1972年,叶问宗师以喉癌逝世,享年79岁。去世前六周,摄录了小念头、寻桥、木人桩等套路的教学短片,而八斩刀和六点半棍因弟子坚辞而未传。1973至1997年,黄淳樑任咏春体育会主席,继任者即叶准。

二、民粹动员是怎样发生的

电影《叶问2》最饱受观众诟病的,是它完美复制了第一部的叙事流程和民族主义主题,以致将这一功夫片的传统题材显现为赤裸的说教。戴爷说,“很多时候你不是因为相信上帝而去跪拜,而是你一旦跪下来,你就信了上帝。”同样地,当我们走进影院坐上沙发椅的时候,我们就不自觉地接受了摄影机所派定的观看方式,以及“看与被看”中所隐含的权力关系。最粗浅地,影片中叶问与拳王的对切镜头,直至取胜之前给叶问的是俯拍,拳王接受仰视;当擂台上叶问一次次被击倒时,视线高下的设置恰使他一睁眼即暴露在敌方或我方的众目睽睽之中。更形成迫力的,是那些“非我族类”之人剧烈突兀的肢体动作。我们知道人与人相处时存在“安全距离”,在陌生人为1 m,在亲友为15-45 cm,贸然逾越会直接引起威胁感与身体不适。而记者招待会上的拳王几乎将鼻子伸进了镜头里——这样的距离,若不接吻,就只好相杀了。

经历过《1984》中“三分钟仇恨”式的挑衅,观众唯有将认同交付甄子丹的拳头,于是一些有识之士进一步发现,原来中国人还普遍保有着如此深重的义和拳情结,深负裁判团所秉持的费厄泼赖精神,多么要不得。殊不知年轻的观众早已无法分享殖民年代的生存实感,而影院之外无所不在的被侮辱剥夺碾压乃至祈求被收买而不得的无著冤愤,或许才是那些零星掌声的来源。

随着我们逐步获得“国际视野”,已经有人虑及剧中的外籍演员如何接受“辱英”的角色。但是从头到尾他们夷然地生活在固有的那套世界观之中,不至意识到自己是作为靶子而出场。且看拳王蔑称洪镇南为Oldman,英语里对于old原是存在婉称的,也就是说这个词作为“残废”的同类,已经携带着不容反身思考的价值判断。根本上,他是在以Winner/Loser的逻辑为自己辩护,成王败寇,愿赌服输。然而一旦被派定为“Loser”, 就必然有一部分人被置于活该去死的境地,遑论费厄泼赖多为理想,刀俎鱼肉的关系才是日常。对付这一副脑筋,正该擒之以二字拑羊马,再连击其鼻根部。而后得以论及天赋平等或者多元价值。

三、大江大海:那些无法言说的年代,穿越掉就好了

作为影片最具观赏性的一场“圆桌比武”,以崩裂桌板结局算是情理之中。我原先的指望是双方能够互相扶持而并立,那么矛盾也就揭过了。当然,影片给出的是一个分庭抗礼的局面,于是别扭还要继续,剧情才能推进。可惜在这至为华彩、据传是近年少有的武打设计中,却出现了用偶戏程式连缀的、难以一镜交代的凌空踏桌板动作。如用动量定理计算,则很难解释他们是怎样平稳着陆的。

对照“内篇”,电影对叶问生平的最大尺度剪接就是1945->1950,直接忽略掉了方程中的一个巨型变量:北方中国。也是由此回顾《叶问1》,金山找一角所携带的修辞,方能明了。甚至叶问在抗战期间的事业,也只能代之以一介武人的萧然长叹。这既是商业片规避审查之举,又越发迎合了观众“莫谈国事”“拒绝崇高”的口味。毕竟对于我所知的一位同学,最费解的事莫过于以《风声》顾晓梦的家世,有什么动机能使她决然而赴国难。(ps:我的解释也不过是顾历来有游戏人生的倾向,人家是在追求极端的生命体验~~~~我自重。)

可资替代的叙述,是一步步地向内退让,学习随遇而安,同时保有象征性的尊严。作为幸福感的来源,叶问和他的三口之家安全地穿过一切血与火的变革,这固然包含有阿准老爷爷的心灵补完,亦是现代人最重要的世俗神话之一。如《2012》,哪怕毁天灭地,也要成全美国一家人。然而银幕上永远坚不可摧的核心家庭,亦可说是最后的信念,在现实中却不可避免地经历那个时代甚为典型的破裂。褫去幕幛,我们原是在历史之中。

四、力所难任的父之形象

“功夫”之于中国人,是传统社会的天地秩序既已崩解之后,对于取法于天的那个“人”、对于人的身体的信仰之孑遗。由于大工业时代的到来,人类生活面对不断增长的机械控制的威胁(请参看一般影视作品中的恐怖邪恶的医院场景),这种信仰作为一种可借重的思想资源而行销全球。与既往功夫片中一系列跳脱的少年英雄不同,《叶问》系列打造的功夫偶像是一位靠谱的父辈。甫一出场,叶问即是地方社会中的重要凝聚性力量——乡绅阶层的代表,更是儒家文化教养出的士人的完美标本。携带着旧时代的理想,这一父权制偶像又被平滑接续到现代式的核心家庭格局之中:但凡不打架的时候,电影都在通过不同人之口反复申述“养家”“吃饭”“尊重老婆””的价值观,即使令人血脉贲张的鱼档群殴间隙,也安排了叶问伸手翼护徒弟的细节。像这样三重意义上的“正统”“正宗”,足以俘获世间女子、垂范世间男人的形像,在影片结尾被密集的手臂高高抬起,此时甄子丹给予的表达全是落寞——我从未见过如此疲惫和哀痛的脸;个人记忆中差堪与之对位的影像,是《雾中风景》那只从海面升起的失去食指的巨手——注定失落,或许从未存在的民族之父。明白人如甄子丹,在访谈中已经清楚地表示《叶问1、2》“打洋人”的模式将难以为继,那么第三部如果立足本土格局,将以怎样的叙述触及中国的现实,打城管也好,教徒弟也好,我是留存了一颗粉丝心来期待着的。

叶问2:宗师传奇葉問2(2010)

又名:叶问2 / Ip Man 2 / Yip Man 2

上映日期:2010-04-27(中国大陆)片长:108分钟

主演:甄子丹 洪金宝 熊黛林 黄晓明 樊少皇 郑则仕 敖嘉年 杜宇 

导演:叶伟信 编剧:黄子桓 Edmond Wong

叶问2:宗师传奇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