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这可惜了。
让我们暂且抛却一切缺陷,仅仅着眼于影片显现出来的主题与核心。
追寻自由/女性主义/超越所处时代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影片本身有着相当好的题材内核。老公是那类父权社会幻影下所谓完美的老公形象的代表,他所爱的其实也应该是父权制建构出来的完美的大和抚子形象,是自身心中幻想出的女主形象。那么,女主逐步与他决裂的过程本可以成为女性摆脱父权枷锁桎梏的象征。
“这个国家战败了,我们才真正获得了自由。”
“我偷窥到了不可偷窥的深渊。”
频出的妙语,再包括最后女主从和服换上洋装,与仍旧身着和服的妹妹微笑告别的情形,我想导演绝不可能没有想法。
但这一切都漂在了虚浮的故事和人物之上。
剧情逻辑上令人无语凝噎的脑瘫之处就暂且不谈了。
女主最后的自白对影片任何一种可能的解释都形成了绝对的威胁。这段独白完全矮化了她的形象,将自身的行为由作为女性追寻自我的尝试转变为纯粹追寻欲望的享乐主义行径,连同一长串生硬蹩脚而又毫无美感的情色戏码以及先前那场戏中女主对情人毫无征兆又突兀无比的“无爱宣言”,让所有女性主义的影子消散在了纵欲的表象之下,让最后的女主比起追寻自由自我的独立女性更像是被性欲冲昏头的享乐者。
而老公的表现比起应有的“完美男性”形象,事实上很多时候也完全只是展现了一个被玩了命地绿还不敢吭声的㞞蛋。美院大生只是精虫上脑的白痴,妹妹则似乎单纯是传统家庭结构洗脑的受害者。而情人,他的整体行为逻辑则不仅毫无道理可言,更完完全全仅浮于扁平的类渣男形象。他不像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更像是一个供女主“觉醒”的扳机。当然,其他人物并未有何更高于此的表现。也就是,除去女主之外的所有角色,都具有强烈的工具色彩。而牺牲了一切人物塑造换回来的女主的觉醒,居然是以爱情发端,以性欲贯穿支撑,又以享乐主义做结的四不像。到最后的成片效果,像是导演把世俗定义下的标准渣男行径安在一个女性身上,然后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们“这就是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了”。这样看起来近乎单纯作死的情节设计或许某种意义上指向了身体自主权,有着性解放的色彩,但在此之外的任何思想层面都是缺席的,这并非我所理解的对自由或是女性主义的追寻。
又或者,那毫无铺垫的“无爱宣言”实则是通过欲望解构了爱,揭示出了人生的无意义——但若如此牵强附会地以虚无主义的视点分析,便又要再次回归到结尾的自白。以此论,女主最后的转变既非自我意识的萌芽,更不是拥抱了无意义后自身的解放,反而仅仅是一种耽溺于欲望的麻醉。以此论,导演即是对这样的转变/觉醒持消极态度的。先不说我完全未能看见所谓消极态度的蛛丝马迹,这本身即是一种更为危险的视角——它一定程度上否认了追寻女性主义的意义,以人生来无法避免的孤独消解了自由的地位。这似乎指向了一种困境——循规蹈矩或是标新立异,最终一样归于孤独,甚至可能在那些刻板的传统的笼罩下反而更能够获得那些虚幻的充盈感,将孤独填满。这样的解释让我不满。我并不认为这种解释多么贴合影像,更拒斥其中显露出的那些散发着腐朽的保守气息的论点。
其实可能只是我过剩的思考误解了影片的表现,可能是这与日前所看过的《弗兰兹》那看似相似的主题让我更为敏感,可能是我不该对这样的一部情色电影如此吹毛求疵。可能导演只是在展现一部情色影像,并未有如此多的思考。
但总归我并未目睹真正自由,并未看到心中所向往的超越时代的女性形象。又或许我只是希望看到的影像与内心的期待更加吻合。
评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