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12-10

战争:举重若轻的温和思考

收敛低调来表现隐忍和给观众感受的空间,举重若轻。
在这一条路上,有很多导演想走,走出一条大师之路。
Paul Greengrass在《菲利普船长》里做到了。
科恩兄弟则擅长这一套。老劳模clint eastwood在《萨利机长》则没有做到,斯皮尔伯格在《间谍之桥》里也没有做到。
而tobias这次也做到了。

一开始一个士兵的牺牲,然后是家庭与战场并行,并通过电话联系起来。
视角不算新,细节甚至也不惊喜,但胜在节奏正确,表演和细节都很饱满。
一边是咽下生活的压力,一边是面临人类冲突最前线。

狙击摩的上的塔利班印象很深刻。围坐一团拍照,带着难得的轻松。些许觉得有点讽刺的感觉。虽然正义。

进院子里面照顾小女孩,后来演变成了一场悲剧。
相当举重若轻地,在结尾,男主抓起被子把自己娃的脚好好地盖了起来。

女检察官,似乎有点故意地刻画招人讨厌的样子。虽然从头到尾,似乎她的目的是想通过判他四年来警醒其他人和惩罚他的罪过。
战友们都是公正的证人。
这是一个不极力渲染情绪,不极力为所谓的一些爱国或者自己的价值观摇旗呐喊的一群人。
非常难得。

男主回到家里面对孩子笑的时候,确实很融化人心。
对于他们价值观的冲击,道德的挣扎,表现地并不多。
也许,很多时候,就算有所表现,也不过是左右互搏和苍白的借口吧。

要求那一家子阿富汗平民离开后,翻译的女士兵的不安和不忿,镜头也只是远远地看着。
这就是军队啊,这就是战场啊。

88届奖给了《索尔之子》,确实输得心服口服。但是按照奥斯卡的尿性,似乎外语片的水平都比亲儿子们高的不止一点两点。
这部很赞。

和平时期的局部战争之残酷,讨论总是很有自省。加上该片的立场,也比林恩温和很多(从最后轻判也看出来了,是真实事件?!);因为老美的拥战腔调确实很有割裂性。

丹麦的人口那么少,为什么还要派兵驻扎阿富汗啊。心塞。
影片队伍里似乎有个美国人。

战争Krigen(2015)

又名:英雄战犯(港) / 一场战争 / A War

上映日期:2015-09-05(威尼斯电影节)/2015-09-10(丹麦)片长:115分钟

主演:皮鲁·埃斯贝克 图娃·诺沃妮 达尔·萨利姆 索伦·莫灵 夏洛 

导演:托比亚斯·林道赫姆 编剧:托比亚斯·林道赫姆 Tobias Lindho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