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太说:过一种言之有物的生活

居住在城市里以工作谋生的人逐渐忘记怎样吃饭,慢慢开始推卸家务,改掉农业社会里习惯的生活方式。连同耕种与农人一起成为城市中心的边缘角色。

何种生活更为完美自然因人而异,但思考怎样生活永恒不可推脱。过去的生活给了我们一种不必追求物质十全十美的指导,怎样算过得好,经验告诉我,健康而可持续的稳定状态是人能追求的最好的生活。物质自由与精神自由讨论过多让人以为,只要这种准备足够多,就能够抵御一切波动。

其实自由是那样的生活之外逸散的萤光,它会出现,是因为健康而可持续的稳定。追求无论什么都有属于它的边际效应,得到和失败或许可以反思,却不值得责怪,这是一种舍与得的智慧,是自然的等价交换。

故而我们重新审视生活。

当我们谈论努力,需要知道努力是达成目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知道想法可以空行,却总该落地。未必任何人因为吃好饭感到幸福,但任何人应该好好感受类似吃饭一样脚踏实地的事情。

妈妈说:人的生活是螺旋

有时候也确实,好像一直走在一个循环里,试图挣扎又好像落回原地,是命运的轮回吗?

命运的轮回没错,却不是循环。理想的生活破灭,我们追究一句原因,因此回头看。结论总之归咎于命运总有一种项羽怨时与命的草率感,所以试图向上攀爬几次,继而发现虽然依然没有走出去但我对疼痛的耐受力变强了,虽然依然没有得到一个答案,但我好像应该要走这条路。

不再为同样的事情感到痛苦,也不要沉沦情绪始终蹲在地上哭(首先你没有那么多眼泪,其次你的腿不要了可以丢掉,不要蹲在那里浪费。)在黑暗里感受到恐惧,要按捺住不安的心,用理性的判断坚持走下去,人类已知的是未知永远存在,恐惧也永远伴随,但我们能做到的是一步,一步挪向大概的阳光之所。

那是生的希望。

或许某一天,看到了破晓,也找到了家。这并不容易,但值得尝试。

吉子的爷爷说:不要抱怨别人

凭粗浅的认知“发现”别人的缺点几乎轻而易举,用生来就有的声音说出怨恨的词语也不会太难。思考思考好像未免太容易,容易的事人们就会倾向于使它成为避难所,不断的在遇到困难之后逃避到那里去。好像语言不断简化的趋势,好像地球向下的重力拉扯。毕竟人的本性就是怠惰。

既然如此,这样的一头扎进去有可能成瘾的避难所到底值不值得去呢。

我想还是慎重。


一、自然之美与工业之力:复杂

复杂是真实世界的核心形容词。模型一遍一遍建构,命运却多少偏移。计划一遍一遍定立,却还是难逃修改。

复杂也是一种美学,人类的征服欲让我们喜欢上那些不可掌控又难去形容的事物与人,得到了的知识在成为我们之一部后就不再有那样的魅力。如果总愿意过那种不多思考的生活,会不会错失那些密室的解码,会不会是对这种魅力的辜负?如果总是期待自己的模型计划等等能够在不经千百次测试的情况下圆满应验,那应该说这是愚蠢,还是确信命运的青睐不移。

二、生命不是一路到底的单程列车

生命是来回。

你要去、还要返,这不是就时间而言的。

去时有多少风光,回来时镜像呈现。去时上坡多,来时就会下坡多,你可以绕路,但你逃不过终点的那个地方。

所以大家相信天理昭昭,报应不爽。相信你下坡经历的爽快与风,上坡时会回报你辛苦和汗水。

因而依托天赋成就的人,必然在付出与天赋等价的东西。(根据现实状况的复杂性与未知性,我们不能追究到那一镜面是什么。)应该指出,前半生与后半生并非是上下坡划分的对应。当你想要买东西的时候,也不是从出生就买齐一辈子需要的东西。

同样需要认识,绕路是一个好的品质,可以帮助你免于经历从山脚下向山顶硬爬的痛苦。盘山道的目的是为了缓冲用的力气,当然你最后还是要去那里——你定居的家园。

这一假设外当然还有很多别的延伸,比方说修路的是谁呢,怎么修的呢,家园在哪里呢,有汽车可以不步行吗?一一换算来,无非就是为你提供人类生存环境的先辈,“挖井”的过程,精神家园的奥义,有没有办法不花力气不付出代价。

这是另外的思考了。


因为一场噩梦无法再入睡而写下了这些文字,算是我第一篇正式写完的影评,只是一点小小的反思。意义也是我借以思考并表达了一些我最近学到的东西。

不仅我自己引以为戒,也希望看到的人没有辜负看它的时间。

这个场景和市子的眼神大概是她成长成为一个比起自己母亲更有担当、更有经验、也更有自信的人的一种象征。

小森林 冬春篇リトル・フォレスト 冬・春(2015)

又名:小森食光/冬春篇(台) / Little Forest: Winter & Spring

上映日期:2015-02-14(日本)片长:120分钟

主演:桥本爱 三浦贵大 松冈茉优 温水洋一 桐岛加恋 

导演:森淳一 编剧:森淳一 Junichi Mori/五十岚大介 Daisuke Igarashi

小森林 冬春篇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