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森是位于东北地区的某个村庄中的小村落,这里没有商铺,只是购买必需品的话,可以去公务所所在的村中心,去程基本都是下坡路.....不过大多数居民都是去大型超市购物,我去那,来回要花上一天。”
森淳一把这两部电影分为了四个部分—春夏秋冬,带着泥土味道的上文是春夏秋冬每一部分开幕的第一段话。他也以此设立了一个若有若无的背景,按语文来说叫故事发生地点。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画面很美,而且使用大量这样美好宁静的画面来放缓节奏,让本来就很慢的剧情走得更慢。
市子毕业后去过喧闹繁华的东京,也成为过一名“东漂”,但最终因为适应不了那里快节奏的生活,还是选择回到了故乡小森。由于妈妈几年前的突然失踪,市子被迫学会了照顾自己的能力。
日本的农村和中国的农村并无太大区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秋收,种水稻和土豆。近年来,那里的农村也无法适应现代化的生活,试过发展旅游业,但效果并不好。而且因为大量年轻人涌入城市,日本的农村正在死亡。
影片中也影射了这一点,除了市子和她的两个朋友吉子裕太后,村庄里只剩下大爷大妈,甚至满头白发的老爷爷老奶奶还在日复一日的下田劳作。
片中也通过市子的独白歌颂了这一点淳朴的民风,裕太无意中发明的糖水栗子经过各家的锅灶衍生出了各种版本,挨门挨户邀请品尝。“那些年里,他们做的其实不止这些,种植数十种的蔬菜,谷物,做家务,养育子女,去山中或者城里工作,储存过冬的粮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与冬春篇同步,《深夜食堂》也在当年大热。两部影片有着相同的表达方式,都以食物为媒介来表达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核。《小森林》表达了一种质朴淡然的人生哲学,渴望回到泥土和乡村;深夜食堂则偏向于为都市夜归人提供一份简简单单的煎蛋卷,来安抚他们劳累的一天得身体,满足饥渴的胃和灵魂。在其背后,日本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一个很大的诱因。
大洋彼岸的我国,也涌现过一批爽文,扮猪吃老虎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手段。它们能够让读者沉浸在唯我独尊的精神世界中,暂时忘却现实中疲乏的一切,作为一种解压方式,因此受众甚广,“爽文化”得以盛行至今。这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哪怕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市子做的菜,我数了数,一共27道,每一道从原材料到成品都是手工制作。与汪曾祺先生《一食一味》类似,市子在每一个小部分内讲述一点故事,不断将若有若无的背景补充完整。她时常回想起她与母亲关于这道菜的记忆,母亲号称自己发明独一无二的伍斯特酱油榛子可可酱却在超市里见到。
我很羡慕她的生活状态。她很坚强,自己一人生活多年。很少进行无意义的社交,外出为采购生活用品,偶尔看看书。在臆想中美味的卷心菜蛋糕,尝起来却像煎菜饼时微微皱眉。“稻子会随着人的脚步声慢慢长大。”
夏秋篇有一句像是中心的台词我一直看不明白“我不想过那种被别人杀了,然后吐槽杀人方式的人生。”上网查了一下,发现是翻译出了问题。应该是要表达“别人帮你把食物做好了,你不满意,还要吐槽一下别人哪里做的不好,这样的人生。”所以裕太回到了小森,一切亲事亲为,不依靠别人,也不埋怨别人。
市子说她很羡慕裕太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而她却一直在逃避。
“接受一切并认真对待,所以小森的老一辈才会打心底里享受着生活。”她从来不给西红柿搭大棚,因为她知道自己终有一天要离开小森,回到城市。后来她在冬去春来的时候也的确离去了。小森前往城市的道路是下坡路,骑单车穿过夏日满眼的绿,沿着坡行,阳光饱满又安静。当然,如果不在上坡的话,你知道,人走下坡路总是最容易的。
关于她的母亲
片中没有特意交代母亲的身世。但在家中就可以复刻出伍斯特酱油和榛子可可酱,在那么个穷乡僻壤还能找到外国人当朋友中可以推敲出来,她很有可能是见识过外面的世界的。
她跟市子的情感线无疑是两部戏中十分重要的一条脉络。她俩的感情看起来并不是一帆风顺亲亲爱爱。母亲显然不是贤妻良母类型的女人,可以说还没做好当母亲安居在小森的准备。而她返回小森的原因,可能也是逃避着什么,这也在后来在市子的成长过程中影响着市子,使她在成年后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市子在打工时吐槽老板时,回想起与母亲的隔阂、自己的任性和母亲的辛劳,突然问了自己一句:“对于妈妈来说,我是她的亲人吗。”联系上下文,市子对于亲人的理解是,回到家灯火通明热腾腾的晚饭摆在眼前,扫雪的同时柴也劈好了,衣服脏了张口抱怨就有人给洗。显然,在她眼里这是一种“付出”的关系。而她联想到自己对于母亲的付出,可以说几乎没有。
她又想起母亲离开那一天,自己起来晚了没来得及扫雪。还要母亲替她挖雪下的冬花做冬花味噌酱。这正是压垮母亲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市子出门后,母亲在屋子里落寞的抽烟,小声的埋怨。
在夏秋篇,市子嫌弃母亲做菜简单,却在之后才发现母亲会挖每一根菠菜的筋,嫌弃母亲从不料理胡萝卜田,嫌弃他有时候不爱做饭,拿冬花酱泡开水当做味增汤。这就是我上文所提到的她的任性,从来只想伸手而不想付出
在后来,母亲给市子寄了一封信。很多张,却只字未提自己的近况,和谁一起生活,在哪生活,只是讲了一些人生的大道理。
“在某个地方摔倒时,每次回头看之前的自己,发现每次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尽管一直很努力,却总在同一个地方画圆圈。徘徊到最后不过是回到了原点 很让人失落但是每次 积累下了经验。所以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 都不再是原点,那么 不应该叫 圆圈 而应该是螺旋。从某一个角度看 仿佛是在同一个地方兜转,其实 多少会偏离上一点 或下一点。如果是那样 也还好,也许 人本身就是 螺旋 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每次却有不同 或上或下或横着延伸出去,我画的圆每次在不断变大,所以 螺旋每次也在不断变大。想到这里 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再努力一把。”
这是本片里我最喜欢的一段鸡汤,关于螺旋的观点很有意思,配合上这种典型的日式翻译腔,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温暖,也让我想起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冬花酱也作了一个动力,使母亲突然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从而音讯全无。
镜头一转,已是五年后的春收节集市。
市子在城里结了婚,吉子和裕太生了娃。市子在台上跳神舞,森淳一在舞中运用了一段足以触入我心扉的闪回。
锣鼓喧嚣中,出现了小森的大雪纷飞。市子高声吟唱,响起了吉他的弹奏,是最开始市子骑自行车采购的画面。是去程,白衣少女骑单车穿过夏日满眼的绿,沿着坡行,阳光饱满又安静。市子手中木枝翻飞,她和裕太给红斑鱼搬家,戴草帽摘西红柿,在森林中跨过横溅的溪流的画面历历在目。市子跳跃,眼神坚毅勇敢,稻田里拔杂草,烤火取暖;摘通草果,采雨久花。市子落地,节奏轻盈敏捷,切萝卜,抱薪取火,铲雪,捣果酱,清理鸭子。市子举起手,绿色的折扇不断翻舞旋转,盛夏,枝繁叶茂。市子旋转,华彩的衣物映入眼帘,金秋秋,叶子黄了。市子换了方向,凛冬已至,树叶换成了积雪,又是春天,樱花盛开。伴着清缓的音乐和轻柔的神舞,白衣少女骑自行车的画面再次出现。母亲与幼小的市子笑着聊天。市子低下了头,闭上了眼睛,舞蹈结束了。
掌声不断,幕后有个身影悄然望向市子,那是音讯全无的母亲。
一曲终了,市子大口的喘着粗气,热烈的扫弦声伴着带着露水的叶子,金黄饱满的麦粒,鲜红浑圆的红豆,和泛着油光的不知道什么蔬菜,冰镇西红柿,晾晒的萝卜画面一闪而过。
安静淡然,我想她一定找到了与世界共处的方式。
片尾曲响起,电影到这就结束了。
“戏中一年,世上一日。”森淳一整整在日本岩手拍了满一年,捕捉美好的细节景物,小喜鹊等着妈妈喂食,午后的小猫慵懒的散步。小森好像沉睡在蒸汽下,土壤里的水蒸气,争先恐后的散发出来。
它用各种美好的景物与淳朴的人性营造出一个离烟火最近,离世俗最远的世外桃源。但它确实一定程度上美化了现实,在这里不过多赘述。
市子很少柔软,没有矫情,在寂静的山林中,听风而生,饮雨而活,安排着自我生息,盼望着远方母亲的消息。她把自己活成了一棵树。
很早就看到过三毛的一首诗: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而我直到今天才明白它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