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天看完了。算是打个卡。
暂时整理一下。虽然从现在的角度看剧情方面有诸多漏洞,一些意识想法也有强烈年代色彩,理智和逻辑让我在很多地方无法产生导演想要的共鸣。但细究无用太辛苦,抛开演技和这些瑕疵,在相信相似的更高的绝望有可能存在的基础上,试着讲讲这片里试图表现的一些核心的问题。
一、前半部分。是把美好撕碎给人们看。直到跌落悬崖的那一刻,小诚还在痛苦中纠结挣扎的。欺凌和不理解从来没有让他完全放弃生的希望,但生死总在一念之间,痛苦难以承受的那一瞬间,死亡成为一种选择。所有在灿烂的年纪经历绝望,选择离开的人,都没有那么决绝。只要还有一点点希望,只要还有一点点希望。
如上所说,片中欺凌的手段很有年代色彩。同样的手段、同样的困扰很难被现代人理解了。特别是对中国人和外国人来说。看的时候会想出很多对策,明明有更好的路可以走,产生了一些违和感,并始终试图忽略这些逻辑上的问题。但是手段和困扰是会与时俱进的,只要问题的内核依旧存在。当年有《人间》里嫁祸,后面有《告白》里强吻拍裸照。那些绝望是真切的,与绝望伴随出现的零星希望是真切的,那些希望被撕碎也是真切的。
现在的人终于学会对世界说不,对标签,对莫名其妙的行为,对他人有意无意的恶意和垃圾倾倒。敢于从世界的指责中坚信自己是正确的,敢于做自己,拒绝承担无端的指责和羞耻。这些思想上的变化,可以说是二十年来世界的进步了。
脑海里会不断闪过吐槽,“为什么总是班上第一当欺凌的主犯呢?有时间欺负别人不如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吧,是太闲了吗?”;“仿佛来到了只有警察没有法律存在的荒原…”
通过悲剧,人们开始思考事情出现的问题,然后发现任何问题的出现都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然后一切优柔寡断,一切视而不见,一切自以为是都是强烈的讽刺。为什么没有注意到呢?因为人们怯弱。为了掩饰这种懦弱,把一切都粉饰起来,用谎话也好,用暴力也好,还要为这种行为戴上科学的帽子。这是社会固化体现出来的一方面结果。
1. 家庭关系:
- 爸爸:看这个角色是又火大又无奈的,因为瞥见了一部分刺痛的现实。那些真实存在的,卑微的,为了生计奔波,不太开窍,有时直接又粗鲁的穷人父亲。
- 后妈
2. 学校关系:小孩的游戏里大人的缺位是导致悲剧主要的来源。不仅没有做好监管教育的职责,反而成为加害者。
- 森田:傻帽女主日剧标配,不是迟钝而是视而不见。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对此类女主的讽刺。
- 新见:大龄中二病人。再早个五年十年大概会入选“导演用来教你打脸看清现实的角色”名单。嘴上仁义道德,背后…好像都不用上班的样子,不知道社会这门课到底要教什么东西。讲的玄乎理论大家现在看了大概只想笑笑吧。但是不能排除确实有这样的人存在吧。和宫崎一样,是把角色极端化的结果。是自卑的人。但做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串剧情?(再讲。)
- 宫崎:自卑者懦弱者。虽然基本上出现的所有角色都是自卑懦弱者,但在宫崎身上,这种自卑和怯懦表现得最为明显直接,听不得一点嘲笑,为了维护自己脆弱的自尊、掩盖自卑所做出的恶也最为暴戾:面目狰狞地把小诚按在泳池里、扔橄榄球,刺探情报时的谄媚,在医院里体现的自私和伪善。(也许是演员演技太好了。)
- 其他老师:具体有待了解,欺凌怎么可能只发生在一个班里呢?其他老师的班里没有这样的问题吗?
- 学校领导
3. 脑子有点问题的同学们:
- 留加:留加和小诚的感情大概是整个片子里最美好的部分了。是少年对自己的探索过程中最美好的开端。不仅让人想象如果在这样的氛围下,心灵不那么健全,因为缺爱而对世界怀有不解不信任和苦闷的留加,能够一点点学会爱人和被爱,接受到一点温暖,然后世界会不一样吧。然后这个恶性循环会因为有信任和爱而停止吧。
(忍不住还是要吐槽,为什么明明是年级第一头脑聪明有领导力的暗黑少年的设定,怎么这些嫁祸什么的小把戏都不怀疑呢??明明应该是屡见不鲜的?有人挑拨很正常啊?是觉得没有同学会在自己地盘上搞事吗?没有想到新见会挑拨是有可能,但连调查都不调查吗?这样的头脑真的可以当第一吗…)
(还有里面各种精神疾病…希望有专业的来吐吐槽,嗜睡症什么的,PTSD什么的,说失忆就失忆好随便。)
- 武藤;
- 其他同学;
每个人的弱点,都被巧妙地利用起来,构成一桩悲剧。一片人共同的弱点,会生出共同的社会问题,会发展出仅有里面的人无法打破的系统。
二、后半段。说是父亲的复仇,其实讲的一方面是欺凌现象出现以后各方的态度和解决的途径。虽然伏笔其实从故事一开始就埋下了,但是直到严重的结果出现,才将这个问题暴露出来,从而出现情节的高潮。另一方面讲的是欺凌的本质和逻辑。这样的恶性循环从哪里开始,又要怎样停止。在欺凌出现的漩涡里,各方面的需求和行为到底是怎么样的。那些虽然没有作为,但是默默地普通地生活在旁边的人,是单纯的无知吗?
虽然作者尝试给出答案,但因为无法跳脱出那个世界的框架,因而只能得到亡灵等软弱无力的解释。从讼棍的角度来看,最让人感到不适的还是明明可以拥有更加合理的解决办法而在那个世界里,法律是缺位的,不仅是制度消失无踪,所有人也丝毫没有法律证据的意识。作者同样试图给出理想化的结局,但事实上是无法做到的。
剧中的变态们更像是中二少年,无法让人真的理解欺凌能给其带去的快感。是要确认自己吗?还是想要融入团体?
整部片子构筑出的体系应该是日本当时欺凌的现状的架空集合。在那样的世界里探讨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现在的日本这样的状况依旧存在吗?是为什么呢?中国有吗?
可能是drama的需要,也可能是世界本身就是如此。事情的推进往往不像是案件简介里那么直接,每个人都在多条道路之间、在各种想法间挣扎着,生活的节奏是反反复复的,缓慢的螺旋。大场卫从开始不甘困惑,到看开试着重新生活。很多时候后来者的我们不能说他脑袋不清太愚蠢像无头苍蝇,连信件的来源都可以不调查,人困在一种境地之下,一边愤怒,一边又想要忘记逃避,难以发现自己的错误。(不,想来想去还是编剧要背锅。)

三、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能力接触到正确的声音,当他们的世界就是那么灰暗危险的时候,如果没有人伸出援手,就会永远这样灰暗下去,为了应对这种灰暗,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往往会成为那个系统中新的野兽。所谓三观,是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的。
欺凌事件中受害者和施暴者的转化,原因大抵在此。
不要让孩子孤立无援。
所以要一直呐喊,让他们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让他们从不一样的角度思考问题,让他们的视野开放。让那种系统打破。

人间失格:假如我死的话人間・失格~たとえばぼくが死んだら(1994)

又名:人间失格-假如我死的话 / Ningen Shikkaku: Tatoeba bokuga shindara

上映日期:1994-07-08(日本)

主演:堂本刚 堂本光一 赤井英和 樱井幸子 荻野目庆子 加势大周  

导演:吉田健 吉田秋生 编剧:野岛伸司 Shinji Nojima

人间失格:假如我死的话的影评

Karen
Karen • 伤逝
空山
空山 • 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