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不透露关键情节就没法写观后感的电影。
关于电影解析,看过的最好一篇是《前目的地:完整时间线及问题解析》,甩地址http://mt.sohu.com/20150324/n410219022.shtml

抛开电影烧脑的部分,我想谈谈的是这部片子的哲学意义——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处理与自我关系的一生。
电影里“我”有五个阶段:
①婴孩时期的“我”
②女性化的“我”Jane
③男性化的“我”John
④社会化的“我”特工
⑤老年时期的“我” Fizzle bomber

每个阶段的”我“都拥有前一个阶段“我”的记忆,却不能拥有下一阶段“我”的记忆,也就是说“我”记得“我”是怎么成为“我”的,但是不能预见“我”会成为什么样的“我”或者说不能预见怎么会成为下一阶段的“我”。

④社会化的“我”特工问③男性化的“我”John,如果我把那个毁了你的男人带到你面前,并且我能保证你不必承担罪责,你会杀了他么?
③男性化的“我”JohnJohn回答地斩钉截铁:“毫不犹豫”。

可是当特工带着John回到过去时,当John发现当年Jane爱上的那个男人竟然是自己时,他笑了。当John还是Jane的时候,她是个自卑的姑娘,她不喜欢镜子里的自己,她始终觉得自己既不美貌又不可爱。John看到Jane的时候,他呆住了,半晌,他说,你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然后又忍不住说,你很漂亮。那是他第一次看清那时候的自己——聪明漂亮迷人的自己。他爱上了Jane,其实也是爱上了过去的自己。
而此时②女性化的“我”Jane对未来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情,她爱上了John,爱上了未来的自己。
我相信John曾恨极那个出现又消失的爱人,恨不得杀了他,恨不得他从未出现过。可是当回到过去,给他重新选择一次的机会时,哪怕他知道结局,还是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那是他此生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他不忍剥夺不愿失去。
我此生最快乐的时光,是爱着他/她的时候,其实也是全心接纳自己爱着自己的时候,我发现了自己的美好并由衷地欣赏自己,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么?

④社会化的“我”特工回到1945年把①婴孩时期“我”放在孤儿院门口,又在1975年在干洗店里枪杀了⑤老年时期“我”Fizzle bomber。我是我的创造者,也是我的终结者。

⑤老年时期“我”Fizzle bomber拥有五个阶段的自己全部的记忆,他看透这一切却无法阻止一切,他被过去的自己厌恶,他劝说④社会化的“我”特工不要杀了他,因为他不愿意④社会化的“我”特工变成现在的自己,他把未来将发生的一切说给④社会化的“我”特工听,试图说服过去的自己不要走上成为现在的他的这条路。然而发生的已经发生,即使“我”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会做出的选择只能是当下的我能做出的正确的选择。
写到这里,我想到一部类似的电影《无姓之人》,电影中的“我”无数次回到每一个选择的分岔路上,妄图通过做出不同的选择改变此后的人生轨迹,可是每一个选择的结果都不完美,最后他明白,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正确的选择。

他们说,你长得和你妈年轻时一模一样;
你这性格真是随了你爸;
你爱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你自己的影子;
你身上永远刻有你爱过的人的痕迹;
你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愤怒。

《Predestionation》 其实就是把这些极端化放大化,你就是自己的父母,你就是自己的爱人,你就是自己的孩子,你就是自己的对手。


我与过去的我相遇,与未来的我相遇,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我,但是每个我在当下那个时刻却又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我在当下做出的选择是在自由地创造着我的未来,却也是注定复刻了我的过去。
这就是宿命论吧,你是你自己,你却不是你自己,你不是由现在的你控制的,而是由每一个过去的你和未来的你决定的,想要改变自己并非不可能,除非你生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家庭,从一开始就有完全不同的人生,可是那就不是你了。
宿命论多少让人有些悲观,可也正是因为宿命论,才让我们能明白,人所能把握的不过是这一刻,时间即便能倒退,历史也无法重来,所有发生的都已经发生,所有未发生的也即将发生。往前走的时候不要回头,无需去想如果曾经我走另外一条路会怎么样,更不要自怨自艾认为自己选了一条错误的路。
你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当下的你做出的正确的选择。

前目的地Predestination(2014)

又名:宿命论(港) / 逆时空狙击(港) / 超时空拦截(台) / 逆时空狙击 / 命定终途

上映日期:2015-01-09(中国大陆/美国) / 2014-03-08(西南偏南电影节)片长:97分钟

主演:伊桑·霍克 莎拉·斯努克 诺亚·泰勒 弗雷娅·斯塔福 伊莉斯 

导演:迈克尔·斯派瑞 彼得·斯派瑞 编剧:迈克尔·斯派瑞 Michael Spierig/彼得·斯派瑞 Peter Spierig/罗伯特·A·海因莱因 Robert A. Heinlein

前目的地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