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2-12

热辣滚烫:一部失败的改编剧


最近看了高票房的《热辣滚烫》,原因是刷到了希林娜依高演唱的主题曲,感觉好听的歌曲,选曲的电影应该也不会太差,于是在B站上刷完了全片,看完之后感慨良多,不吐不快。

关于电影立意是否和女权有关的问题,不去讨论,只想说一下关于纯粹电影技巧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这部片子翻拍自日本电影《百元之恋》,但这部电影的票房远不及《热》在中国的收益,在采访《百元之恋》的主演安藤樱的时候,她也提到影片的拍摄周期、经费等方面并没有十分充足,对于《热》能否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表示祝贺和羡慕。喜欢看日本电影的观众来说,很多日本导演非常擅长拍摄能够映射人性深处的影片,《百元之恋》确实在中间称不上是翘楚,至于为什么贾玲导演会选择这部作为翻拍对象,我想应该是考虑到影片人物和演员的契合程度,当然不可避免的还有外在形象变化带来的宣传效应。但是纵观整个影片,只能说作为新晋导演,相对小品而言,对于大荧幕作品的把控程度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编剧的改编能力。影片的主线就是主角乐莹生活状态的转变,为了交代她开始如何会对生活失去希望,影片特意安排了一个采访环节,但是按照乐莹自己的描述,她能够完成大学学业并工作了几年,在人生中没有出现任何大动荡的情况下,只是觉得缺乏周围人对自己的认可变得自我封闭,这个理由完全不能让人信服。反观《百元之恋》,影片开始便是一子颓废的生活状态,导演并没有刻意去解释原因,观众可以自己去理解想象。影片为了更加凸显主角的颓废状态,安排了很多她睡觉和暴饮暴食的镜头,甚至还有一段长镜头专门描写她在街头转辗品尝各种美食的镜头,试问一个对于美食这么执着的胖子,像一个对于生活丧失了热爱的人吗?再说说电影中的男主,《百元之恋》一子只是丧,不是丑,不能说漂亮吧但是也不难看,和一个拳击教练在一起也能说得过去,而且是因为感受到了一点点温暖两个人在一起了。反观热辣,虽然不是外貌党,但是我一直没明白昊坤作为一个在美女如云的健身房工作的拳击教练,怎么透过肉体看灵魂,和乐莹回的家上的床,这真是爱情不讲逻辑吗?最后说说其他的支线内容,为了增加主角悲剧的色彩,给她安排了全员恶人的配角,抢房产的妹妹,抢男友的闺蜜,强迫她卖惨的表妹,但是为什么是外孙女而不是女儿继承姥姥的房产?正房当伴娘就能洗脱小三的嫌疑?前一个场景明知她不参加自己节目还骑电动车冒雨来帮她的表妹,下一个场景就变成了一脸鄙夷的恶人?这些匪夷所思的情节让人只能觉得剧情太跳脱。

二是演员的表演能力。可以这么说,电影里除了主角都是好演员。《百元之恋》一子一出场,给人的感觉就是唯唯诺诺,挺不起来的腰板,躲躲闪闪的目光,甚至被猥亵了都没有愤怒的情绪。乐莹却只能用可以压低的音量来掩饰稳如泰山的气势,在酒馆和前男友分手的场景,手里扎啤一饮而尽的豪放,让我觉得她下一秒就要掀桌子开干了。演员本身在以往的所有作品中都是豪爽开朗的性格,饰演一个性格内敛、丧气十足的角色完全把握不住精髓。

三是导演的把控能力。在上一部作品《我叫李焕英》里,还可以以情动人,穿插一些笑料无伤大雅,再说本身穿越剧,情节荒诞也不会有人较真。但在《热辣滚烫》里,完全暴露了作为小品演员演而优则导的弱点。原版《百元之恋》全片的气氛让人压抑,即使最后高潮也并没有让人热血沸腾,情感从一而终,反观《热辣滚烫》,很多搞笑情节让人感觉莫名其妙,比如短视频里经常看到的那段,李雪琴饰演的莉莉在床上大力抽打乔杉饰演的杉子耳光的桥段,与主线情节毫无关联,对人物塑造毫无用处,目的纯粹是增加一个搞笑的包袱,全局中这样的段落比比皆是,不断的把观众从主线情节中硬生生抽出来,把自己拉低到那种贺岁杂烩电影的水平。为增加喜剧效果,剧中大多数演员操着一口东北话,这本无可厚非,《漫长的季节》这样的悬疑剧一点没有因为东北话配音降低水准,但是主角甚至都没有尝试东北口音来适应整部电影的背景设定,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天南海北的台词,观众更是无法融入。

在电影上映以前,以减肥为宣传卖点的营销方式,受到了很多人的诟病,我对于这些批评及其反感,一部电影的营销当然以它最大的卖点作为核心,营销和电影质量是没有必然联系的。等看过了电影才知道,主角形象的改变作为营销手段,不是因为它是核心,而是因为它是这部电影唯一值得关注的内容。对了,还有一点看完了才知道,主题曲也不是希林娜依高唱的。


热辣滚烫(2024)

又名:Yolo / 中国版百元之恋 / YOLO 百元の恋(日)

上映日期:2024-02-10(中国大陆)片长:129分钟

主演:贾玲 雷佳音 张小斐 杨紫 沙溢 乔杉 李雪琴 马丽 魏翔  

导演:贾玲 

热辣滚烫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