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爱泼斯坦案件的相关法庭文件被披露,“萝莉岛”涉及的政界高层、商界大佬、文艺大咖的数量之多令人咋舌,其中又以美国民主党和左翼人士居多。
作为“政治正确”的主要倡导者,部分白左已经不满足于LGBTQ的的平权运动,更有甚者试图将恋童癖列为一种特殊的性取向,作为性少数群体的一种与同性恋并列,堪称丧心病狂。
而主要由左派把持的主流媒体和好莱坞的洗脑能力不容小觑,参见《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近期的境遇。她因为抨击男跨女的跨性别者侵犯女性权益而遭到电影制片方和演员的割席,声称要将其逐出哈利·波特宇宙。
可以想见根据真实的打击儿童色情犯罪事件改编的电影《自由之声》面临的局面有多么艰难。影片投资1450万美元,算是微小成本,这还没有人愿意投资,资金是靠众筹来的。
影片拍摄完成之后又没有制片方愿意发行,导致2018年制作完成,2023年才上映。上映之后因为主演吉姆·卡维泽的右翼立场被抵制,院线在放映时影院漏水、设备故障等小动作不断。
在如此逆势之下,影片在北美依然收获了2亿多美元的票房,力压同期的大片《速度与激情10》和皮克斯动画《疯狂元素城》。然而这样的现象级票房黑马在媒体宣传上莫名失踪,几乎无人提及。
单从拍摄手法上来说《自由之声》并没有很出色。影片的前半部分基本还原了国土安全部特工(涉外国人案件的主办单位)在哥伦比亚破获一个跨国儿童拐卖和色情服务集团的真实案例。
破案方法是由探员伪装成一个恋童癖打入敌人内部再引蛇出洞。讽刺的是为了将皮条客一网打尽,将孩子悉数解救,正义团队的办法是谎称要建一个“萝莉岛”,吸引美国人来消费。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犯罪分子们倾巢而出,纷纷把手中的孩子带到岛上。埋伏在周围的哥伦比亚警方默契配合,行动取得了激动人心的成功。真实案例到这里就结束了。
但片中又加入了一段虚构的情节,探员孤身潜入反政府武装解救一直在寻找的小女孩,显得有些生硬。不过虽然制作上不够优秀,但题材的意义和影响是无法从技术角度来衡量的。
特工原型在2013年创立非营利组织“地下铁路行动”(OUR),潜入国际儿童性贩运组织,拯救在美国境外被贩运、沦为性奴隶的儿童。可惜解救的速度相比儿童色情市场的发展规模杯水车薪。
他因反对儿童性贩运而受邀请进入特朗普政府,于2019年被任命为白宫反人口贩运委员会成员。从法庭文件来看,不同于前任总统奥巴马和继任者拜登,以及克林顿夫妇,特朗普虽然被认为和爱泼斯坦交好,但却从来没有上过岛,还拒绝过爱泼斯坦带未成年人下赌场。
在媒体上一直形象不佳的马斯克也曾公开支持过本片。他和特朗普一样的金发美女审美取向似乎已经成为了美国新时代的“政治不正确”。特朗普因为男女关系问题没少被民主党做文章,但和恋童相比简直是一股清流。
儿童色情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刑法中存在过的嫖宿幼女罪(1997年列入刑法,2015年删除)就是一个例子。目前我国针对实体侵害主要是依靠刑法中的强奸罪和猥亵儿童罪来惩戒。
另外传播淫秽物品罪中向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的属于从重情节,但对内容涉及未成年人的没有特殊规定,这部分还有完善的空间。
更进一步的话浏览、持有一定数量儿童淫秽色情信息的行为是否要考虑纳入刑法也值得探讨。入刑且是重罪是美国和加拿大的通行做法,虽然实践中有“刑不上大夫”的嫌疑,但立法本身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