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弹、冷战、东西徳、特工、间谍……
说到这些你会想到掐着秒表算你肾上腺素该释放多少的《碟中谍》?
或者是反转再反转的《谍影重重》?
亦或是拿个钢笔就能当自动步枪使的《007》?
如果你对这些上天入地的特工们早已审美疲劳
或许可以试试《秘密特工》。
《秘密特工》是一部由盖·里奇执导,亨利·卡维尔、艾米·汉莫、艾丽西亚·维坎德主演的喜剧、动作、冒险类型的电影
电影将故事背景同样放在了东西方冷战最剧烈的60年代,然后又戏剧性的把美国和苏联的主角两位顶级特工相爱相杀,从开头的双方敌对,到迫于任务成为盟友,两人对彼此的小动作和无情的嘲讽是电影看点。如果是现代的工业电影碰上类似的题材,少不了要让两位男主一边合作一边互相算计一边为意识形态问题打嘴炮最后还要扯上一点大国博弈的政治隐喻。好吧,比起这样的强行深刻,观众们还是更爱看特工们插科打诨油嘴滑舌……
《秘密特工》延续了电视剧轻快幽默的风格,美国特工索罗油腔滑调四处滥情但是技术精湛,苏联特工伊利亚鲁莽暴躁呆萌迟钝但是战斗力爆表,经典的组合擦出了最亮人的火花。你在多少电影里能看到两个特工为了给女主选择伪装的衣服而喋喋不休的争论了三分钟?
当然,“轻松愉快”不代表“愚蠢”
电影的主线剧情非常简单,但是塞满了能让人会心一笑的伏笔和细节,最后的反转也会让你大呼过瘾。比起大多数爆米花动作片热衷于拿各个大城市当飙车枪战的背景,《秘密特工》则能真正的把握住一个城市的人文脉搏。电影将地点设置在了罗马,并且不遗余力的用尽每一寸大银幕来展示罗马的美。服装、音乐、建筑、美酒以及热情奔放的意大利姑娘,这些都不仅仅是刻意拿出来炫耀的文化符号,而是在不经意间就能流露出让人沉醉的罗马气息。这位鬼才导演盖·里奇甚至还往电影里悄悄的致敬了一把经典电影《罗马假日》。
简单的故事放在盖·里奇手里也能通过精彩的叙事手法和剪辑手段玩出花来。《秘密特工》仍然采用了好莱坞传统动作片惯用的线性叙事手法,在商业考虑上降低了观众的观影门槛。但盖·里奇当然不满足于平铺直叙的手法,在照顾到商业元素的情况下,还用两段漫画式的分镜剪辑向观众小小的炫了一把技,让人大呼过瘾。
除此之外,盖·里奇还悄悄埋下了一条暗线。在美苏两名特工合作成功抢回反派的核弹装置这条明线结束后,这条埋藏全片的暗线终于展示给了观众。两个超级大国首脑都向各自的特工下达了最后一条命令:干掉对方,把核弹技术带回国。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这样的剧情逻辑当然是行得通的
但盖·里奇最巧妙的是在明线中用两名特工亲密无间的合作、热情洋溢的罗马情怀和老式复古的时尚细节淡化了这个最大的戏剧矛盾。当观众都随着盖·里奇走入他设置好的圈套时,剧情突然急转直下。经过90多分钟的渲染,观众早已与两位主角产生共情,这时再将两位主角的矛盾挑明,观众就能感受到最大的情感张力。
苏联特工接到上级命令后暴怒砸房,却又不得不故作镇静的走入美国特工的房间里。两个刚成为朋友的人却对对方干掉自己的意图心知肚明。伊利亚一边倒酒一边试图往衣服里拿枪,索罗一边收拾行李一边把枪拔出枪套中,这种看似平静却剑拔弩张的气氛绝对是电影中最有压抑感的一段剧情。当然,最后两名特工的和解理由也在之前的剧情中藏有伏笔……
BGM是《秘密特工》的另一大亮点。电影中大量采用了弦乐器以及意大利传统情歌作为配乐。一方面与电影复古时尚的浪漫气息相得益彰,另一方面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这边伊利亚在水库里与七八支游艇进行着惊心动魄的追逐大战,那边索罗自己躲进了岸上的车里,优雅的拿出红酒面包大快朵颐,然后打开电台播放了一首别具罗马风情的《Che Voule Questa Musika Stasera》。据说盖·里奇在这一小段剧情上花费了数分钟,就是为了把这首歌在电影里整曲放完。
剧中的各种插曲真的很棒,一个好的导演一定要有对音乐的高雅品位,《Cry To Me》和《Che Voule Questa Musika Stasera》这两首印象深刻。
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秘密特工》独居慧眼的选角了。美国特工索罗由亨利·卡维尔扮演。这名拥有优美体型和姣好面容的英国演员将索罗优雅精致又爱小装逼的性格拿捏得恰到好处;而艾米·汉末饰演的苏联特工伊利亚也将那种俄罗斯人特有的憨萌又凶猛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女主角艾丽西亚·维坎德让这名貌美如花还能抗能打的英国女特工跳脱出传统动作片女主角的花瓶定位。
俊男美女、浪漫罗马、精彩叙事、追车枪战。《秘密特工》以一种非典型的姿态刷新了好莱坞传统动作片的上限,不论你是动作冒险爱好者,还是痴迷于罗马的浪漫情节,亦或是只想待在沙发里看着两个帅哥插科打诨,本片一定是你最优先的选择。
盛佳蓝光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