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看《巴黎圣母院》,觉得雨果这老头虽然看似浪漫得不得了,骨子里还是脱不了现实主义思想精髓的毒害。艾丝美拉达这个形象简直是浪漫主义女神的化身了,结果在恋爱对象的选择上依然跟普通女性没啥两样,喜欢那个除了脸一无可取之处的卫队长,而不是只有脸(和驼背)不能看的卡西莫多。卡西莫多虽然长着一张难看得像怪物的脸,其实内心可温柔细腻可向往美了,不然哪能被艾丝美拉达一杯水就收买得死心塌地,甚至不惜跟把自己养大的副主教闹翻。有一个情节是卫队长已经放弃艾丝美拉达跟表妹调情去了,艾还在圣母院里痴痴等着她的骑士,卡西莫多采了一朵花送给她,她幽怨地表示“要是你的这颗心在菲比斯的胸膛里跳跃该多好”,这当然是非分之想了。女人大抵都是颜控,区别只在审美观或许有所不同。
在《歌剧魅影》这个故事里,Phantom在境遇上就像卡西莫多的翻版,只不过比卡西莫多更有情调和手段,所以能安然无事地活在自己的水下王国里;Christine自然就是另一个艾丝美拉达了,不过伯爵先生又要比卫队长有情有义得多,所以Christine的结局比艾好太多。尽管有着被Phantom称为magic的嗓音,Christine的形象从头至尾都是平淡甚至呆板的,连善良这一点都没法跟艾丝美拉达相比。Phantom爱她大概就像道连·格雷爱西比尔,其实爱的都只是自己创造出来的那个艺术之梦。从Christine的角度,她其实也很想去爱这个重新缔造自己、给了自己无限的关怀和柔情的Master,在听了Phantom的父亲叙说的故事以后,她甚至决定要像他的母亲一样毫不嫌弃他的外表,虽然她无法给他女性的爱,却可以给他母性的爱。可惜她有决心却无实现决心的勇气,在她的百般请求和纠缠下,Phantom也决定赌一赌自己的运气,虽然在他的人生当中除了母亲,任何人也无法无视他残破的面容去爱他,但Christine是不一样的。后来的事实当然证明了Christine也是一样的,在她被吓昏过去的刹那,Phantom明白自己对人世的最后一丝期望也破灭了。即使Christine后来有所悔悟,在梦到Phantom孤零零地死去后痛哭失声,也已经无济于事了。
Phantom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人,因为父母的错误只能在孤独和痛苦中度过一生,最后还要选择被杀死,甚至要求父亲把他埋得深一点,“以免吓到了小孩”,他唯一的快乐就是听Christine唱歌。
所以说,男人重要的不是有善心、不是有情调、不是会哄人,而是脸,伯爵先生如果长着Phantom的脸,Christine一定也会落荒而逃吧。
其实看这个版本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看Ian爷爷演丑角(喂),结果却被Charles Dance的Phantom打动了。他的水下王国真是梦幻,像童话里的场景,虽然基本等同于动植物标本大集合。Christine的演员选得也好,原著里她本来就是个乡下女孩,就应该是这种纯真朴素的美,可惜身材不够纤细,不过既然是唱歌剧的,可以理解。Christine的声音配得也好(不知道是不是演员的原声,我瞎说的),清澈、圆润又厚重,最后和Phantom的合唱又美又虐,让我产生了玛加蕾特反过来渣了浮士德的既视感。另外伯爵先生是不是伊万演的(我脸盲),他的卷发造型很可爱,虽然这个角色没啥意思。

剧院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1990)

又名:歌剧魅影

上映日期:1990-03-18片长:170分钟

主演:伯特·兰卡斯特 亚当·斯托克 特丽·波洛 查尔斯·丹斯 伊恩 

导演:托尼·理查德森 编剧:Arthur Kop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