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网络影评说有两种解释,但我觉得根本不用去描绘故事的真相。
真相不是在故事里而是在情境里。
  
电影最初步的卖点是血腥的魔术表演。
形式上来说,电影中的舞台表演就像是剧中剧,除了台上的魔术表演,我们也能看到台下的观众。这不正是负负得正的镜像了在屏幕前的电影观众吗?
  
Montag说:「我知道你们害怕暴露。」
电影里用各种奇怪的服装呈现观众的样貌,这些嗜血的、无聊的人们。甚至旅馆里那些狂欢着的、打泥巴仗的人们,都反映了我们的内心。那些装做自己享受这一切的人们,到底从中得到了什么?
  
更甚至于魔术表演本身都是一个隐喻。
魔术表演常见邀请观众上台参与演出,在屏幕后面的观众也不例外。
Montag说:「幻象在你发现之前就开始了。」
  
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幻象。
  
我们到底准备看到什么呢?看到裸女被切开、被烧烤、被砍头、被残忍地对待,然后又完好无缺地回复。
  
Montag说:「你们觉得无聊了吧,而我要带出你们的同情心。」
  
主角眼镜男是我们的化身,他看起来有点古怪但是貌似善良无害,只是喜欢追逐一些新奇事物。他认为自己收集并报导这些猎奇事件的目的,只是建造一个舞台,在其中自导自演,幻想无罪。
但最后这个世界为何会崩溃呢?
因为魔术让他看见了自己内心的欲望,让他开始自我怀疑。一开始他认为这些受害者只是些脱衣舞娘、妓女,对她们的耻辱毫无怜悯。之后他的朋友与女友也开始遭受伤害,才终于把他逼进了罪己与自责的地步。于是一开始狂欢的场景转变成了他杀人的犯罪现场。我想这都是心灵的场景。
  
最后他终于也上了魔术表演的舞台。
Montag问主角:「你是傻子还是梦想家?」
  
Montag的设定,与其说是一个反派,更像是一个导师。他对主角的凌迟,除了表面上的伤害,也有放出毒血的作用。最后主角成为魔术师,某一层面应该是代表主角心态的转换。从一个无知的奇闻追逐者,变成一个以幻象引领人心的导师。

血之魔术师The Wizard of Gore(2007)

上映日期:2007-05-17片长:94分钟

主演:Bijou Phillips Kip Pardue Cris 

导演:Jeremy Kas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