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芥末杆子(转载请注明出处)
几个月前,宣传含蓄,给予评价不错的一部影片《醉后一夜》,在微博里无数影评大腕给了甚高的评价,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余文乐我甚是喜欢他身上的文艺范,演起来驾轻就熟,倒还是说得上不错,可惜了剧本真的是没新意,这个没新意特指故事框架有抄袭2009年一匹耀眼的喜剧黑马《宿醉》,简单来说,《宿醉》系列是讲述宿醉之后寻找失去的记忆的悬疑喜剧片,那么《醉后一夜》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也可以用“宿醉之后寻找失去的记忆”的爱情片。好吧,这次是真的看不过去了,国产电影,总喜欢拿一个很好的故事框架,装点爱情小清新,然后杂糅成暧昧不清的男女那点事,搞得总要咬牙切齿吐槽一下。

言归正传,之前几篇文章里提到过,卖座的好莱坞电影都会趁热打铁,连续出几个续篇,当然国内关于这个趋势也很火热,比较靠谱的有《四大名捕》系列,《太极》系列,虽然搞不过《哈利波特》系列,也还可以简单点评为:国内对这种效应认识度不错,赚口碑票房应该都没什么大问题,前提是本子还算周正,选角有大众缘。又扯远了,《宿醉1》像是一匹黑马,在2009年彻底搅翻了好莱坞电影市场,3500万美元的投入,赚了近10倍的票房,这还不说国外票房收入(当然,鉴于美国喜剧元素忒俏皮,一般国外受众接受起来还是有点曲折,所以应该可以忽略不计),同时还捧红了三位男主,刷拉拉都成了人家的代表作,(爱八卦,没办法)。《宿醉2》依然在故事架构上和一如出一辙,所以还是有不少粉丝的。更何况那帅帅的phil老师确实让女观众尖叫,不是吗?

上一篇文章还提到过,关于好莱坞电影类型的一个小问题,那就是传记片是很多类型片的杂糅,如今看,喜剧片也像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了,前提是喜剧绝对要兼容性强大,而允许其兼容性强大,还需要一个很好的故事,这一点,好莱坞编剧的功力不是盖的,就是比国内的编剧有把握点,(话说现在玩电影的编剧,都是典型的偏90后了,学了些编剧理论知识之后,几个人抽着烟开始讨论,给一个人物,就开始天马行空了,有人说这是创意,我想说这就是很多无聊电影产生的直接因素吧,给个四十岁男人就扯生活压力、性软弱、小三、私生子……哎,不吐了,对不住。)

《宿醉》系列的成功其实源于多个因素,简单来说:给喜剧加了很多料!类型定位新颖(悬疑喜剧);主题新颖(醉后寻找回忆);叙事策略(故事情节紧凑、情节发展逻辑性不错);人物搭配夸张合理(一个玩世不恭的老师、一个唯唯诺诺骨子里却有另一面的牙医,一个思维有点呆的大男孩;这点,《三个白痴》也具备),还有开放式的结尾。。。。

一 都市风景开拓喜剧新局面

《非诚勿扰》系列就曾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欣赏角度,日本北海道、海南,风光迤逦的大视野,会随着镜头的切换、摄影机在城市上空的穿梭,让观众在享受欢乐的同时,也会带来不一样的如临其境的快感。

电影场地的选择,其实也是一门很讲究的学问,当年谢晋导演拍摄《芙蓉镇》的时候,为了能找到和原著中感觉一样的那条巷子,带着摄影团队不知道穿过中国多少城市,而这种敬业精神,已然成为当下很多电影人的缺憾,特效来了,布景完全省了,或是少了那份精雕细琢,总觉得是一种缺憾,比如《醉后一夜》选择北京热闹夜生活的工体,当然为观众所熟悉,却少了那种视野被愉悦的感受。

而《宿醉》导演托特·菲利普斯,算是好莱坞的新锐导演,却在这方面拿捏的让人甚是欢喜,用宏伟的大全景开篇,吃着爆米花,让宽阔的视野放松疲惫的身心,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方式。而选择用宏伟的视角开篇,讲述几个小人物衰运频降的故事,更有喜剧因子在跳动,试想,跟着镜头,飞驰在沙漠公路上,心境开阔,一路笑料不断,却不曾想在城市炫彩的另一头却是惊险重重,拉斯维加斯不夜城里,上演着宿醉、迷离、癫狂,也把几个男主角的故事引向另一个高潮。

当然,会有人说,搭配着音乐,欣赏城市风光,有点像在看城市风光宣传片,意境有了,反倒会避重就轻,其实,细细欣赏,城市风光的运用,会在关键时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宿醉1》中行驶在去拉斯维加斯路上的几个镜头,隐射了公路电影的影子,却突出表现了几个男主角的惬意洒脱,用其表现美国人习惯在电影里影射的男人结束单身之前的各种复杂情绪的渲染;《宿醉2》中开着游艇肆意洒脱地驰骋在泰国河道和海域,让stu这个之前还考虑要不要结束单身生活的男人,抛开婚前恐惧,一路心情大好地杀向婚姻的殿堂,这种情节设置,也应该算是顺应了美国电影人喜欢传输点价值观的意思。

二 喜剧悬疑,有料但不足

喜剧电影,在冯小刚手里,玩的那是游刃有余了,这是因为对白给力,还有葛优蜀黍那表演,用演员的表演和对白支撑的喜剧电影,在国内不仅娱乐了观众,也娱乐了电影。毕竟,能再找出一个用对白和演员支撑一部喜剧电影,还票房口碑都不错,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好莱坞喜剧电影的发展,也不过是从演员夸张的表演起家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默片时代的卓别林大师,肃然起敬了吧!然而随着受众口味刁钻,只用演员的表演是无法糊弄过去的。于是乎,我们看到《宿醉》,将悬疑因子加了进去,一点点的带动观众的大脑,紧张刺激而又不是闹腾,环环相扣的情节,让观众大呼过瘾的同时,显然也出现了不可弥补的喜剧缺憾,因为要把悬疑写圆满,故事要张弛有度,那么笑料的段子就会时不时在答疑解惑过程中被忽略,比如《宿醉1》浴室里的老虎、婴儿SY、stu在公鸡的陪伴下弹奏演唱、送老虎回家……都是不错的喜剧调料,然而后半段全然是亚裔商人的插科打诨起了笑料点睛作用,因为三位男主回家结婚的时间越来越近,忙着寻找道格呢,没有心情胡闹了。《宿醉2》因为在悬疑部分延续的拐点和《宿醉1》有些类似,所以在情节设置上难免会有重复,在这一点,有点吃力不讨好,但是因为情感因素明显加的比之前多很多,反倒遮掩了这个弊端,比如猴子有情有义、僧人那面带善意的和alan握手、眼神交流,都更胜一筹。

而因为是喜剧因素占主导,导致在悬疑部分也会有些凌乱,观众看起来会有些云里雾里,虽然情节紧凑,细节上把握很好,如《宿醉1》在路上,alan拿着书在念念有词,讲谁与他搭档,没人搭理这一茬,却在最后三十分钟,把这一茬给补上,还派上了大用场;如《宿醉2》中alan一直念念有词的那些卡片,一年有多少次停电等,都是一些很好的细节处理,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值得称赞!但是,因为很多情节无法一一标明,索性导演有了新的结尾方式,近20张照片,一一娓娓道来,虽然让观众应接不暇,但是还是不错的形式。

三 人物设置搭配夸张合理

phil自不必说,不羁的性格里掺杂着柔情似水的一面,从帮学生代缴60元到拿着学生交的钱一路杀到拉斯维加斯,他的性格已经跃然于观众心头,貌似观众都喜欢带点癖性的男主,当年看《码头风云》,白兰度一出场,惊艳了多少女粉,还不是因为那痞痞的眼神里带着无限的柔情似水。从《宿醉1》到《宿醉2》一路跃跃欲试,一路怂恿朋友们加入男人单身party中,自己却已然深爱妻子和儿子,第二集竟然还带着宝宝出来应酬,可见奶爸形象的塑造,也是导演有意而为之。

stu的角色定位,到第二集才有了很明确的说法:在我内心深处还有阴暗的一面!斯文唯唯诺诺的牙医,骨子里确实放荡不羁,导演给分配的都是妓女,这也算是喜剧的调味料吧,让观众总是觉得这人有点背!但是不可置否,当观众看到《宿醉1》中stu弹奏着钢琴,吟唱自编的曲子,那静静的声音中,藏着一个才华横溢的stu;当观众看到《宿醉2》中stu坐在船上,弹着吉他,自嘲额时候,让观众忽然有点怜惜他起来。

alan,这个神经质的爱闯祸的家伙,《宿醉1》让我们在赌场看到他的另外一面,《宿醉2》让他内心深处的小疙瘩都佛洛依德了一下。但是看着那大胡子、大肚子,我还是谈不上喜欢。

《宿醉1》中的婴儿,这个角色,很讨巧,但是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不过婴儿SY的镜头,我是小鄙视了一下,这也许是好莱坞R级电影中允许的笑料吧!

《宿醉2》中的僧人,同样是R级镜头,但是感觉就有点怪怪的,泰国老头老太太都那么OPEN呀?供讨论。



《宿醉》这个系列的确需要好好分析,包括主题设置,包括中心思想,包括配乐,包括好莱坞喜剧电影发展到如今的状况……等续吧!

宿醉2The Hangover Part II(2011)

又名:醉后大丈夫2:醉加一等(台) / 醉爆伴郎团2(港) / 醉醒时分2 / The Hangover 2 / Timburmenn 2

上映日期:2011-05-26(美国)片长:102分钟

主演:布莱德利·库珀 扎克·加利凡纳基斯 艾德·赫尔姆斯 杰米·钟 

导演:托德·菲利普斯 编剧:斯科特·阿姆斯特朗 Scot Armstrong/克雷格·麦辛 Craig Mazin/托德·菲利普斯 Todd Phillips

宿醉2的影评

文盲
文盲 • 续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