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读了大学炸弹客宣言Unabomber Manifesto——《工业社会及其未来》,还是挺有意思的,和我预想的完全不一样。里面当然有不少疯疯癫癫的想法,但总体的基调是有逻辑的、克制的,甚至字里行间都是对自己论点可能漏洞的反思和补充,每一个段落都有号码,方便前后引用。 Washington Post 打算刊登该文的主要理由是,一篇35,000词的文章很容易就会让人发现作者到底是谁,并的确成为了确认Theodore Kaczynski(以下简称TK)为作案者的关键证据。

虽然是TK一个人的作品,但他全文用的是“We”,作为一个组织自由俱乐部(Freedom Clubl -FC)改革工业化的宣言。 他对自己恐怖主义杀人行径的辩护,在全文96段,他认为如果不通过暴力和杀人,在大众娱乐充分占据公众注意力的今天,FC不可能在权威媒体上发表,没法获取公众的注意,也不可能在公众脑中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总的来说,暴力是他认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够得到大众严肃对待的唯一方法。

全文看似满是对人类未来的担忧和警示,但是TK的观点不是一个人类中心主义者的观点,他理念的最高价值不是人类,而是自然。TK恐怕不会认同“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在他看来,和自然中其它生灵一样,应当受制于自然规律,是高于人类的某种神或系统的产物,而不应当受制于人造物和人造世界。所以,他的恐怖主义又被称作生态恐怖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者虽然在社会中是少数,但还是有不少组织有相似的信念和目标,比如动物保护,环境/生态保护等等,但是TK又花了不少篇幅怼了致力于社会公正(social justice)的左派,认为任何一种不以反技术为唯一目标的社会运动,到头来还是会导向技术来达成目标。他没有把暴力作为唯一手段,但认为社会改良是无效的,只有通过激进的反技术改革才有可能成功,而他全文下来唯一认同的群体就是以反技术为目标的无政府主义者。 他怼左派和他的改革策略不再赘述,我认为毫无新意、充满偏见和疯狂的空想(比如鼓励信众多生娃这种),但其实比一些社科学者的论文也没有疯多少。

TK不同意律师用精神疾病为自己辩护,守护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可能比生命对他更重要,而神智健全sanity是他的观点被严肃对待的基本条件。哈佛心理学实验对他的心理和精神状态造成了多大的影响,都不得而知,但在法庭上作为减轻量刑的辩护证据,很有可能是被过度估计的。TK一面批判工业社会,对于技术带来的种种问题敏感而富有洞见,一面通过在森林没电的小木屋隐居远离社会,对于人际关系社会交互等问题有一种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的天真和幼稚。他的文章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并且他又以长期学术训练的严谨提前告知了自己可能的谬误和简化。我当然不认为这是一个疯子写的论文,但是一个社会中由谁来定义谁精神正常,谁把谁送进疯人院,如何诊断精神分裂,在什么条件以此为杀人做辩护,都不是TK个人意愿可以左右的。 而他一旦被FBI逮捕,就意味着重新回到了他所批判的巨大系统之中。而他兄弟出书,他的故事被拍成连续剧纪录片,也是这个系统中非常自然的下一步。

吸引我读他论文的不是因为他是FBI花最多钱追捕的罪犯,而是纪录片中他自己阐述的很多关于技术的观点。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他认为技术和自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存在,人类自由不断退让,技术进步不断反噬。而他提出的解决方法就是我们必须不顾一切摧毁技术和工业化社会,回到工业化以前自给自足的农耕状态。我认为他的解决方法既不可欲也不可得。他关于自由的论述见仁见智(权力过程的缺失,替代活动的无价值,普遍的无意义感) ,毕竟自由的定义多种多样。以自然为最高价值的他认为受制于动物性的目的(温饱、性爱和安全)为达成这些目的而努力是自由,把工业社会中的人类比作被圈养的动物,类似于动物园里的猛兽,虽然衣食无忧,但没有了自由觅食自由交配那样的的自由。

而我们当然可以反驳,受动物性目的限制的生活、纯粹为生存奔波的生命没有自由,不过是自然条件下另一种形式的奴役,而人类恰恰是想通过工具摆脱这种奴役,追求形而上的实现,追求更高的自由。然后TK把我们这些智力活动称作替代活动,并指出了很多替代活动并没有啥实际的意义啊,你健身、打高尔夫球、做所谓的研究,实现了什么有意义的目标了吗?而这种意义除帮你在和你同样活动的小团体中获得认同和归属外,还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吗?谁定了这些目标?这些目标是可欲的吗?你做的这些事情真的有意义吗?是自欺欺人的意义,还是外在的实际的意义?

TK关于自主性(autonomy)的论述是直指问题核心了。工业社会在自动化取代很多工作之前,有很多蓝领甚至白领工作几乎不需要太多培训和技巧,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要顺从,要守规矩,要按照被要求的方法做被要求做的事。在这些工作中人的自主性是很低的,马克思早就指出了被异化的劳动者与他自己的生产活动、劳动目标、生产过程是分离的。 现代社会因为技术更替极快导致的各种社会剧变,使得某种恒定成为了奢望,而这种快速变化的节奏带给人很大的压力。他顺带着骂了保守主义者笨蛋,一边抱怨传统价值的衰落,一边还热情地鼓励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却没有想过新的技术会反过来要求新的价值观和新的社会组织方式。

现代人在庞大的工业社会系统中竞争给定的机会,追求给定的目标,在给定的框架中,赚钱,爬社会层级的阶梯,缚手缚脚地顺从地做事、消费、生活。而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又有多大的把握呢?原始人可能遭受猛兽袭击,疾病侵害,饥饿,但是他们有自主性去对抗这些威胁,接受自然随机给定的结局,为自己的生存挣扎。然而现代人的安全更多是决定在别人手上的,例如食品安全、核安全、污染、医疗等等。我们只能依靠相信一些遥远的陌生的人的决定,一旦出现问题,在一个庞大的系统下如何追责如何改变常常是令人沮丧的,令人感到无力的,这不仅仅是政治体系的问题,这还是技术使得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导致的社会组织变化的问题。

拿发电技术举例,核技术本身由于其自身的特性——需要大规模中心化的系统运行,破坏性非常强大,不稳定性,会导致一个需要安全应用核力发电站的社会,倾向于威权主义。而与之相对的太阳能发电,因为其可分散,非中心化的特性,与一个民主化的社会更相适应。具体论述可以参考Langdon Winner的经典论文Do Artifacts Have Politics?

TK甚至认为在工业化以前的极权组织生活的个人自由也大过任何一个工业化社会,那时的帝国没有大规模的通讯设备,没有现代化武器的警察,没有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等等技术,对个人的控制是非常有限的。而技术发展对各种自由的限制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他举了汽车的例子,刚出现汽车的时候,你有选择开车不开车的自由,但一旦拥有技术的人能走得更快更远,就有了优势,更多的人会想要有汽车,然后由于汽车数量太多,就需要有新的道路和交通规则来适应这种技术,而一旦这项技术变得普遍,你哪怕没有汽车,也可以乘坐公共汽车,人被期待在更远的地方通勤,就失去了不坐车的自由。就如同现代人工作,我们还有没有不用电脑的自由?把那么多小孩关在家里成天上数学编程课是人道的吗?家长为了小孩的未来发展和就业可以理解,但是这其中有多少是真正尊重每个孩子自己禀赋和意愿呢?下一代人的社会化过程更依赖这些技术(从小手捧iPad游戏),人类真的还能在技术不断发展甚至反噬的路上停下来吗?

最后聊一聊反噬的问题,为什么TK的解决方法不可得。TK自己也提到了就是科技发展的不可逆,这种连带社会影响的不可撤销。但他认为依赖大规模社会建制的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是可逆的,如果能够成功回到无政府状态的话。但正是因为人们对大规模中心化技术的依赖或者恐惧之大,世界不可能再回到无核世界了,哪怕所有政府同时消除核武器和核电站,这项技术因其固有的力量和优势,一定会被复制流传重新出现。小规模的工具或者机器就更不可能消失了,比如枪。 阿伦特对于自动化的威胁(她对工具和机器有更清晰的区分),和人类可欲的未来的分析,更贴近人类中心主义者的愿景(例如埃隆马斯克),人类望向的未来是存在于一个完全人造的世界,是征服和统治另一个星球,地球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一个可弃的家园了。而这个完全人造的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TK最担心的基因工程,目前人人都想分一碗羹的人工智能,都在无尽接近和挑战人的本质,什么是人这样的问题了。

技术和其它社会力量(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是互相影响的,但技术由于其变化速度快和不可逆的特性,相较其它社会力量更强大。我完全赞同TK的这个观点,如果技术和自由出现了冲突,人类对自由的渴望可能会不断退让。例如基因编辑,今天听起来完全有益的技术,通过基因编辑减少疾病延长寿命,一旦投入应用,伦理的限制根本无法阻挡被用到筛选或者编辑新生儿的智力、身高甚至是个性等等其它品质上。人一旦被商品化、可定制化,这种优生学的追逐会导向哪里?再如自然语言处理,帮助翻译,应用于商业系统帮助消费者都是有益的应用,但也同时可以被用来删选,过滤,阻挡信息的传递,甚至因为人们要绕过这些系统而使用图片打乱语序,这难道不是对语言的反噬? 美丽新世界和1984可以通过技术和社会建制的协调并行不悖。TK还批评了科学家的动机,所谓的好奇心和社会公益是真诚的吗?

我觉得揣测动机毫无意义,困境在于哪怕科学家确实是纯粹的好奇心和一片好意,技术的初始应用是善的,也无法阻止可能导向的恶。在发明发现的那一刻,人对自己行动的后果是一无所知的,哪怕有所预见,科学家有责任阻止技术的出现吗?或者说阻止得了吗?对于一项唾手可得注定会被发明的技术,谁不想做第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技术的好处,而不接受弊端和威胁。所以确实有不少人像TK这样提议,不如统统不要。TK至少能在没电的小木屋离群索居地生活下去,他是真诚的,但是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已经深深嵌入工业化社会之中,衣食住行日常起居如何逃得开技术?我们还在争先恐后地加入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大军,生怕成为被抛下被取代的那一个?仅仅对技术反噬的警惕当然是不够的,反噬以何种方式出现都难以预见,而人类目前的法律、道德、文化、传统等等的社会力量可能比我们以为的还要脆弱。我不赞同TK任何的暴力行为,但我认为他希望公众听到和记住的关于技术反噬的警惕在今天比以往更为必要。


大学炸弹客:自述 第一季Unabomber: In His Own Words(2020)

主演:未知

导演:Mick Grogan 

大学炸弹客:自述 第一季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