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壞》依舊是一部很梁智強的電影。梁智強一向懂得觀眾喜歡什麼、想要什麼,他的作品總能親近普羅大眾的人生經驗,令人感同身受。此外,他亦十分擅於操弄觀眾的情緒,前一秒你可能還在哈哈大笑,下一秒卻是眼淚潰堤。梁智強從不費心去經營電影的藝術層面,也不會拐彎抹角地說故事,他的作品通常有著強烈的目的性,讓各個族群的觀眾都能一目了然他所欲傳遞的訊息。教育就是他所關注的議題之一。從《小孩不笨》(I Not Stupid,2002)及其續集,到最新作品《孩子不壞》,他反覆從不同的角度──社會、學校與家庭──探討小孩的教育問題,讓電影不僅是娛樂而已,還能達到教育的功能。
電影的開始,偉杰的弟弟阿寶(盧楷浚飾)因為在學校欺負同學而被媽媽罵,阿寶起初一直為自己辯解,說是老師被同學欺騙才會讓他蒙上不白之冤,然而媽媽始終不相信阿寶的話,認為他在說謊話。於是,母子兩人便圍繞著「說謊是不好的行為」打轉,直到一旁的爸爸看不下去,說:「專家說一個人平均每天講騙話超過20多次。」質疑妻子難道從未說過謊話嗎?下一幕,電鈴響了,媽媽以為是推銷員,便要求阿寶去騙說媽媽不在家。媽媽原本教育阿寶「說謊是不好的行為」,如今卻指使阿寶說謊,前後矛盾,讓孩子該如何自處?大人的片面道德觀,以及對於是非對錯的雙重標準,梁智強在《小孩不笨2》(I Not Stupid Too,2006)中便以「吃飯時不該講手機」為主題略曾提及。從這裡可以衍生出一個有趣的議題:好或壞、對或錯的標準是絕對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