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网友 青天白鹭的日志
人物简介
丁午,现代著名漫画家,贵州遵义人。1931年生。1952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任中国青年报美编,1979年调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编审、儿童美术编辑室主任,《儿童漫画》期刊主编。创作的连载长篇连环漫画《熊猫小胖》和《小剌猬》,分别在《中国儿童》、《儿童漫画》两刊连载百余期,颇受小读者欢迎。《熊猫小胖》获全国儿童读物一等奖。连环漫画《熊猫百货商店》、《小熊猫学木匠》均拍成动画片,为众多儿童读物创作了大量精美插图。2011年8月7日23:00,这位曾给孩子们带来很多美好回忆的老人因病去世。享年80岁。
说起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美术片《熊猫百货商店》《小熊猫学木匠》可能大家都看过。不错,这就是根据丁午老师的作品拍摄的。
笔者从小酷爱绘画,因此只喜欢带画的图书,买书时总是先翻开看看图画好不好,风格和内容是否喜欢来决定是否购买,久而久之,“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通过图画就可以辨认出绘者;记得当时最喜欢的漫画家连环画家有陈永镇(代表作《动脑筋爷爷》)、丁午(代表作《熊猫小胖》)、王培堃(代表作《小精灵画传》)等等。
在幼儿园时,小朋友们经常会把自己的图书带来和大家分享,当时一本《中国儿童》期刊里的一篇叫“熊猫小胖”的图画故事相当有趣,后来因为看那篇故事,大家还疯抢来着,小时候识字不多,理解更是有限,这种文字不多、生动幽默的图画语言着实是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这篇故事大概讲的是小熊猫的爸爸让小熊猫看家做家务做饭,结果小熊猫投机取巧、顾此失彼,弄了个一塌糊涂,看后忍俊不禁……也就是那个时候,记住了这个笔划不多但感觉有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丁午”。
《熊猫小胖》第38集快餐店,刊载于1986年中国儿童,这是小时候相当喜欢的一篇故事。现在看仍旧觉得妙趣横生,还很贴近生活。
丁午老师的作品,质朴简洁,风格独特,生动幽默、故事情节短小精悍、富有寓意,且风趣耐看,通俗易懂(讽刺类的漫画就需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才能明白其含义);系列连环漫画充满童趣,想象丰富,题材多样,从生活化到超现实,从世界各地到太空宇宙,甚至连神话和民间故事中的人物都会出来助阵……丁午老师的作品还有个特点,就是对话都是他手写的,对话很生活化,还会时不时出现一些如“小傻帽儿”“拜拜了您哪” 的时下流行语,非常有意思。短小简洁的故事内容还常常能传递一种启迪。可惜过去没有网络,作者长什么样子,出过哪些作品,即将要出什么新作,根本无法了解,想看或者购买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之所以喜欢《中国儿童》,就是为了看《熊猫小胖》,仿佛看到了《中国儿童》,就看到了丁午老师,就是那么亲切。庆幸的是,80年代后期,《熊猫小胖》出版了专辑单行本,在第一辑的首页,有作者的照片与简介,第一次看到了丁午老师的“庐山真面目”,感慨万分。单行本共4辑,可是当年只在书店看到过前2辑,而且,在中国儿童连载的很多故事都没有看到,想必是收录在神秘的后面2辑中了。
Ps:记得当时在同院的一个小伙伴家看到的几期《中国儿童》,对里面的熊猫小胖故事特别喜欢,借回了家,想把整个故事临摹下来,可又画不像,最后是用比较薄的纸描下来的。
《熊猫小胖》1985年—1992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4辑单行本,后2期比较少见。本连环漫画作品曾获全国儿童读物一等奖。
一次,偶然在报刊门市部看到一本叫“儿童漫画”的期刊封底刊登着丁午老师的另一连环漫画《小刺猬》,后来才知道,丁午老师居然是儿童漫画的主编,从那时候起,便订阅了《儿童漫画》4年之久,《小刺猬》虽然也出版过单行本,可是收录内容却只选了很少的几篇故事,与儿童漫画连载的相比。简直是凤毛麟角,显得出版社极为不专业和诚意不足。同期另一刊物《少年科学画报》也经常有丁午老师为其中故事绘制的插图与连环画,不过,对小学生来说,里面的故事涉及的知识还太“深奥”(如容积、体积的计算等还没学到),尽管看不大懂,但仍然很喜欢。而且,向来有收集癖的笔者,不仅是集邮,还喜欢收集喜爱作者的作品,丁老质朴、简洁、风趣的画风中,传达的是一个老人豁达、幽默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呈现出一个不只适合儿童欣赏的丰富的心灵世界。
1988年《少年科学画报》上的数学童话配图与《小刺猬》单行本
90年代初,日漫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国内,《圣斗士》《七龙珠》《机器猫》《乱马》《城市猎人》等等一下子布满了我们的视野,95年的时候,笔者步入高中,记得班上有一批漫画发烧友成立了一个“漫画联盟”,笔者不善于原创,但基础还行,所以也加入了“漫联”,入会的时候要填写一张自我简介,当时就有一栏“最喜欢的漫画家及其作品”,由于当时口袋里没钱,日漫看的也不多,就写了丁午,代表作《熊猫小胖》,结果大家都一头雾水,一副不知所谓的样子,似乎当时大家的脑子里对漫画家的概念只有鸟山明北条司车田正美藤子不二雄。是啊,不知不觉中,小人书消失了,老期刊消失了,龙珠乱马寒羽良,火影柯南海贼王的时代来临了。
进入21世纪,在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偶然打听到一个可以专门阅读儿童读物的图书馆,预想如果能看到《中国儿童》与《少年科学画报》等80年代的全部期刊,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过去没有条件,现在就可以把喜欢的图书与故事都扫描下来,可放眼望去,尽是些当下绘制粗糙,拙劣模仿日漫卡通的读物(如电视曾报道过儿童版《红楼梦》图书里的人物模仿日漫,头发都五颜六色的,把古典名著糟蹋的不成样子),白白浪费了那么好的纸张。当询问到如何能阅览80年代的儿童读物时,管理员却说,那些已经作为资料封存,且不对个人开放,无奈,只好无功而返。
虽然社会在火速发展,可是有些文化却是在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日新月异的新鲜事物的涌现中而逐渐淡化,在日漫卡通已经占据了大半边天、国内原创随波逐流的今天,不知不觉又怀念起过去伴随我们童年的那些作品,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不仅仅是怀旧,依然那么生动有趣,不忍释卷。不得不佩服老艺术家的高深的艺术造诣与笔耕不辍的奉献精神。
最后想说一句,谢谢您带给我们快乐的童年,丁午老师,一路走好!
丁午老师的其它作品之印象:
《老鼠金巴》 故事大王画库第一辑第三册 新蕾出版社 1982年
《糖人儿》 故事大王画库第12辑第三册 新蕾出版社 1988年
《身价》128开袖珍套书《阿凡提》其中一册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2年
《舒克贝塔历险记》前2册绘者之一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年
《大狼吧吧呜》 哈哈画库第一册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9年
《动物参战奇闻》 插图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