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说,斯坦森这个新爽片虽然在豆瓣上只有6.1,但我却非常喜欢。

除了快节奏的爽,更让我感兴趣就是这部纯商业动作片的,工业铁锈的独特魅力。

斯坦森作为“工蜂”其实就是美国铁锈带所代表的,工业精神的“大祭司”。

超出既有法律体系的唯一理由,不过是作为从现代国家的工业子宫中诞生的美利坚,本身就是工业的子嗣,更不要说围绕着这些工业王国,所构建起来的一切律法,都必须是工业祭祀的祷词。

当律法败坏了它的信仰,那么律法就丧失了它的一切神圣性。

那个被诈骗母亲的FBI女儿和同事,就是这个除了“形式”而不再具备一切神圣性的——空虚律法的代表。

更有趣的是,这个丧失了工业精神的律法的运作,是由一个黑人和西班牙来推动的。

我甚至揣测这是一个借助“政治正确设定”,而对美国移民文化的一种揶揄。

尽量想要融入美国梦的移民们,离斯坦森所代表的,那个工业神圣性的,神王般的英雄气质,已经十万八千里了。

我并不觉得这是简单的红脖子或者百人至上主义。

在养蜂人里,那个女性的精英总统,那个民主党般的“类希拉里”形象,以及她的“类拜登儿子”的臆想,才是那个真正统治者美国话语权的——白人精英。

所以当丹佛企业以“数据挖掘”的形象构造了总统的儿子——科技的权力。

这个科技的权力,其实是Meta、Google、Microsoft、Apple一同构建的那个矫揉造作的“不作恶”的虚伪背后真正的——“数据之恶”。

花哨而平和的着装,冥想、滑板、花里胡哨的多元化—元宇宙,以及那个退休的FBI局长想要躲避的,所谓虚拟世界的——毒品。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当斯坦森杀死了现役“beekeeper”(一个同样花里胡哨热带多元化疯癫对工业质朴的背叛者,这种杀马特式的花里胡哨,甚至贯穿了所有杀手的形象),走进养蜂人的秘密基地,我们能看到一切顶尖技术所依赖的工业形象却是——60年代的。

工业祭司们的鼎盛时代,那个阿波罗登上月亮的时代,那个底特律的汽车仍然是美国工业的战马的时代……。

那是美国最辉煌的时代不是吗?

当川普吟诵起“MAGA”咒语的时候,而好莱坞召唤来的就只能是“beekeeper”。

这就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

斯坦森必须是“超人”的,

实际上说他是“超人的”都是一种侮辱,他本身就是一种阿甘本式的神圣人,而不是人。

一个不存在的“宾我”,则必然是一个不能成为“人”的主我——一个beekeeper。

斯坦森只能是净化的拟人。

就像战场中不存在“杀人”一样,斯坦森必须成为一个“beekeeper”才能使自己的行动不存在任何法律语义内的——杀人。

但很可惜,这部片子到了最后却“熄火”了。

别误会,我并不认为净化“不良的蜂后”才是“正确的”。

实际上整个影片中从原FBI局长到美国总统,beekeeper似乎并不会破坏作为蜂巢架构的体制象征。

我反而觉得净化兰普曼扮演的女FBI,才是一种更为纯粹的意志。

因为斯坦森的“祭祀行动”虽然是由诈骗与自杀所触发的,但完成这个行动的根本意志却并不来源于此。

维护蜂巢的决心,更戏剧化的“极值表述”反而是对任何失去作用的、懦弱却仍然想要执行的,一切法则的无情漠视。

所以,我能想象到的最有趣的戏剧张力,就是在女FBI彻底堵死了斯坦森杀死哈切森(女总统的儿子)一切可能性之后的,一种无情的判断。

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场面,那么仅仅“爽”的戏剧效果就会被充满张力的撕裂,斯坦森最后的离开,才会被赋予一种更为纯粹的——牺牲。

所以,拯救美国之路的铁与血,在斯坦森这个纯粹“爽”的新片里,真是有趣的拉开了一种帷幕啊……😛


养蜂人The Beekeeper(2024)

又名:蜂刑者(台) / 蜂神恶杀(港)

上映日期:2024-01-12(美国/中国大陆)片长:105分钟

主演:杰森·斯坦森 乔什·哈切森 杰瑞米·艾恩斯 艾美·拉韦尔-兰 

导演:大卫·阿耶 

养蜂人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