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温情的新理想主义革命之路。
这其实是一部极阳光又上进的电影作品,里面的主人公:杨、彼得、珠儿,对爱情、友情、理想都充满了温暖的渴求和向往,特别是单纯的彼得,他是片中最明媚的亮点,电影的结果也是如此光明敞亮,象征着一种温情的新理想主义革命的成功可能性。

“教育家”本是杨和彼得成立的小组织,以和平闯入的无伤害方式旨在警告富人,引起他们的恐慌以达到他们无产阶级无政府主义的诉求。彼得女友珠儿的无意加入,给这个组织带来了新危险、新考验、也摧生了新化合反应。

因为撞车事件,珠儿要承受8年偿还债务的努力工作,在她最困苦的时候,彼得伸出了援手,杨的话也给她带来了心的希望,3人开始了微妙的同居生活。
杨对珠儿说:“如果你继续一直为混蛋而拚命,你会慢慢的失去你一切的信仰。所以,第一步,认清种种的不平。第二步,采取行动。自己完成第一步,接着找到同伴共同进行第二步。”
这个新的团队已经潜移默化地形成了。

珠儿向杨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世界在我眼前,我却无法融入,就象一个旁观者。”杨回答:“就象矩阵一样,如果你看清了它的本质,你就无法再去享受生活于其中。”珠儿被杨的话深深感染着。
“对于革命,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既使是有些没有成功,但重要的是,革命的信念存活延续了下来,个人的抗争也同样如此,你所经历的一切,承受的困难,都会让你更加坚强。”
和杨一起在和平闯入撞车事件富翁的家里时,爱情在他们心里发了芽。

可是失控的事件发生了,富翁的不期而遇,让一切变得复杂,三个人第一次走到了一起,却干了一件有悖于“教育家”的新举措——绑架。于是,三个年轻人与被绑架的富翁之间的博奕就在远离都市的山间小屋中展开了。这其中的精彩对白数不胜数,因为爱情所带来的复杂变化也在过程中微妙地并列进行着。

戏剧的是,这个富翁其实有着与“教育家”年轻成员们一样的经历,在1968年那个名副其实的叛乱时代,他可是SDS(民主社会学生同盟)的一员领袖,30年前,也曾是一个热血革命战士。趋同于社会规则之后的他,对三个年轻人说道:“人类的本质决定着一切,那就是比别人过得更加的向往与追求。在任何一个社会,阶级都会很快的产生。”这无疑是最大众的社会同化呼声。
杨坚定信念:把自己当作先驱者,立志要引导民众改变一切。
富翁辩解:我被当作了无辜的替罪羔羊,是这个文明政治游戏的参与者,但却不是规则的制定者。
彼得很牛B,反驳到:问题不是谁发明了枪,而是要追究是谁叩响了板机。

在这个组织里,深信不疑的追随者其实是彼得,一个单纯又真诚的大男孩。在整个艰难的博奕过程中,大家一直在寻找“出路”,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现实中的,而彼得,最终还承受了突然知晓的爱情转变,也是他,给了“教育家”最温暖的一道阳光,让一切迎刃而解:“我们三个,远比那些乏味的中产阶级教条重要!”

看此片,最让人心潮澎湃的是,也希望成立这么一个团队,象“教育家”的行事风格。不为别的,只为纯粹的“革命”,坚守规则地行动起来,改变自我、寻求自由,幸福地生活。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其实一方面讲的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一方面也讲的是一种革命精神的遗失。
“有些人永远不会改变”,结局让人惊喜忘外,这就是革命的必要性,真正的革命者也会在过程中增长智慧、存储真正的实力,得以更坚定不移地行动下去。这个结局真是太完美了。

替天行道三人行Die fetten Jahre sind vorbei(2004)

又名:好日子到头了 / 大教育家 / 好景不再 / 替天行盗 / The Edukators

上映日期:2005-03-30片长:127分钟

主演:丹尼尔·布鲁赫 尤莉亚·延奇 斯坦奇·艾塞克 布尔格哈特·克 

导演:汉斯·魏因加特纳 编剧:汉斯·韦恩格纳 Hans Weingartner/Katharina H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