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 「大教育家」是Peter 和Jan在恐嚇信上的署名。他們闖進富人之家,不偷,只搗亂,把古董玩具塞滿馬桶,把音響器材放進冰箱,並放下寫著「好日子過去了!」的一封信。這是他們的社會抗爭,要讓透過資本主義剝削低下層的富人心理不安。
但這是教育嗎?那些富人能因此了解到全球資本主義怎樣剝削窮人嗎?會因此反思所做的事情,所擁護的制度,教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嗎?很明顯那些渡假後回家嚇一大跳的有錢人選擇報警而非反省。

兄弟倆的友情和抗爭事業,更因為闖進一個「阿嫂」而崩壞。本來兩個男生搞游擊式抗爭,Jan脾氣古怪,自行研究電子機械;Peter平時就和女友Jule風流快活。怎料Jule為報仇洩忿而拖著Jan即興行動;Jan的卻對「義嫂」有非份之想而一錯再錯。結果「做戲咁做」碰見屋主Hardenberg回家,先打暈,再call人,情急之下綁架了這不幸的有錢人。理想,公義,滲入私慾就是墮落的開始。

四個人走到深山小木屋,才是「教育」的戲肉。Hardenberg三十年前原來是學運份子,今日卻肚滿腸肥為富不仁。一場早餐辯論會應作通識教材,簡明地說明支持和反對 「資本主義自由經濟 」兩方的看法:
路有涷死骨,朱門酒肉臭。不仁不義!

但「朱門」有錢買多餘的食物可是罪?有錢人是那些能把握時機的叻人!人人都有機會,就看你是否努力。

是嗎,很多窮國的人可享受不了這平等機會。

但生在富國不是錯。機會在前,去爭取有錯嗎?

但這不平等的制度是人為的,也是富人們努力去維持的……
以三對一,主角的一方牌面看似佔優,主張也理直氣壯。且慢,Hardenberg能賺大錢當然不是省油的燈,早看出三位主角的曖昧關係,適當時候左挑右撥,更不忘向觀眾解適為何當年背棄革命理想:大佬,出來做幾年嘢結婚生仔唔使錢麼?養起頭家緊係要揀一條安安定定ge路,係咪?當下說中了不少觀眾的心聲,被三位主角批判的鬱悶一掃而空。噓~

接著三位主角的曖昧終於穿煲,關係破裂,Hardenberg喝著咖啡看大戲。唉。甚麼理想?Peter氣得一走了之;Jan想自己也是爛人一個,愧對甚麼社會公義,乾急著哭。這真是熱血青年的死蔭幽谷。Jeff Buckley唱"Hallelujah"的歌聲隨即響起……

這首詩歌由Leonard Cohen原作,低吟著破碎跌倒的人,仍然讚美上帝,破碎的黑暗中透出一絲希望之光。詩哥引用大衛和參孫的典故,英雄一世,就是衰好色,就像Jan,就像風流的Cohen自身。
希望之光是甚麼?是愛與寬恕。Peter回來,三人決定送Hardenberg回家,Hardenberg也說既往不咎。

Hardenberg回到熟悉的環境,還是按捺不住報警。警察闖進Peter和Jan的家,空空如也,只發現一紙宣言:「有些人永遠改變不了。」

映後討論中,有表示不能認同主角的立場和行動,認為他們理念空泛,認識膚淺,不切實際,只有姿勢。但講實際,沒有比「搵食啫」一句更得民心的了。但為確保自己有得食,不惜別人無得食,這就是問題,這就是自私。

當然主角的犯法行為不值效法,也沒甚麼實際效果。但他們對社會的承擔,對公義的執著,仍然值得肯定。可惜的是,有多少人反而牢牢記著Hardenberg自辯「要搵食養家」的順理成章,聊以自慰?

替天行道三人行Die fetten Jahre sind vorbei(2004)

又名:好日子到头了 / 大教育家 / 好景不再 / 替天行盗 / The Edukators

上映日期:2005-03-30片长:127分钟

主演:丹尼尔·布鲁赫 尤莉亚·延奇 斯坦奇·艾塞克 布尔格哈特·克 

导演:汉斯·魏因加特纳 编剧:汉斯·韦恩格纳 Hans Weingartner/Katharina H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