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9-12-02

飞份之想:飞份之想

电影原名叫The Theory of Flight,台译为“飞份之想”;台湾佬很标榜文人气质的,所以没有写错,是“飞份”,而不是“非分”。
   今年Greengrass的新作“Bloody Sunday”勇夺柏林金熊奖,这会还没机会看到,高兴的是98年的这部“飞份之想”可是我觊觎很久的东西了,最近终于到手。感谢D商。
   Greengrass让我记住是因为他姓氏的优美。炎热的夏季,冲凉毕,备好饮料,端坐细赏这位英国人的作品,听着都觉得是享受。
   99年春季,我无意间得到一本介绍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的宣传册,制作精美典雅,爱不释手,细细读完了包括广告的每页。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是个仅限于嘉奖欧洲电影的影展,参赛影片数量奇多,最高大奖为“水晶星”(Crystal Star),而这个奖项可不是开展20多年以来届届都能颁部出来的,可见竞争之激烈,当时觉得自己真是孤陋了。回头看看最近几年的记录,获得“水晶星”的影片名,闻所未闻,自然产生何时能一睹芳容的感慨。这里面就有“The Theory of Flight”,第一次看见了Greengrass的名字。
  我承认,我淘碟确实是根据记忆,一一细看其英文国际译名,以获奖为原则收购的。依赖奖项并不代表泯灭个性,对我来说,大浪淘沙得讲究效率,有一批专家在前面帮忙考核,我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追求完美起来会比较方便。顺便说一下,传媒的评论是最不能相信的,我最恶心的几部电影恰恰是他们盛赞的,例如“燃情岁月”的故作深沉,,例如“燕尾蝶”的装腔作势,再例如最近的“缺席的男人”,时代杂志说它是科恩兄弟最好的影片,实在费解。传媒只会误导观众人云亦云,害我们有志青年瞎抒情。记得有一次我到一个女孩子家喝酒,夜半时分她突然对我说,我们看碟吧,看“西雅图不眠夜”,真够操蛋的。
  说回这部“飞份之想”,真不让人失望。本片讲述一对失意男女的心历过程,男的感情和财务都出现了问题,而女的是个轮椅女孩,他们偶然的相识相处如果产生感情升华,是观众能够猜到的老套,所不同的是他们之间如果是爱情的话,连他们自己都很模糊,到了结尾更是凌驾于爱情之上了,所以你千万别准备伤感一场,为生死恋的故事心潮澎湃。生和死在这里不是问题,因为死亡都知道不可避免,全片大部分时间是两个人在研究,如何让濒死的女孩及时享受到性的快乐。这本来是个简单的问题,男主角帮忙就得了,但是他不愿意,可想里面的爱情成分值得商榷。Greengrass强调的是无畏的勇气(他也是编剧),对未来的态度,以及对凡尘俗物的鄙夷,讴歌的是实践个人飞翔的理论(The Theory of Flight)。女孩说话口齿不清,因而用语言机敲击键盘以传达自己大胆的想法,男人计划抢银行来付帮女孩招男妓的费用,不断的商量,不断的构想,就是没有一点恐惧。全剧没有波澜壮阔的地方,唯在尾声时,男人终于驾驶他那架一直在设想中能够飞翔的组装飞机,带着女孩飞越伦敦郊外的山丘原野,美极了。The Theory of Flight就这意思,总算展现了它的魅力。
  这就是英国电影,英国电影真的很棒。既不象好莱钨同体裁电影那样,耸肩膀挤眼睛地向你一本正经灌输听起来很朴素说起来很有语感的道理,也不象法国电影那样注重个体的理解晦涩得让人摸不着头脑,自有一种典雅和大气,也是一套“飞翔的理论”。
  最美的镜头:女孩子死后,男人用那架跌散的飞机残骸为她作了个纪念碑,昂首离开,音乐响起,屏幕骤亮,摄影机航拍,越过男人的头顶飞向远方。眼前是一片的绿。

写于2002年8月4日

飞份之想The Theory of Flight(1998)

上映日期:1998-12-23片长:101分钟

主演:海伦娜·伯翰·卡特 肯尼思·布拉纳 杰玛·琼斯 

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 编剧:Richard Hawkins

飞份之想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