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姗姗来迟地补了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有感而发写在这里。

有朋友提到这部电影,主要是讨论里面刻画的邪教。我的观后感总结来说就是,这整个故事就是林禄和母亲的那段教训: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舍弃贪、嗔、痴,来生再做新的人。”

对比原来《汉书》和《世说新语》的故事,三害指的是南山猛虎、西氿蛟龙和周处自己。乍看之下,如果周处最后知道自己是要除去的第三害的话,这个故事就很具有反讽和后现代的意味了。然而在典故里的周处其实事先知道自己就是第三害;而他除去前两害之后的改过自新并得到重用,更多是受佛教影响的儒家忠臣形象了。而细想起来,或许可以发现,无论是猛虎还是蛟龙,它们是无法反思意识到自己的恶的,只有人有反思悔改的能力,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耶教讲μετανοια(“悔改”或者回心转意),都是这个意思。于是就有了周处的大彻大悟,化恶为善。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简单地或者消极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是追求在功绩之中成就善并转化自身。人是一个会实现创造性转化(creative transformation)的主体,所以TA的意念和行为并不完全是外部环境的镜子,而也可以是内心抉择和幡然醒悟的场所和体现。

施洗约翰:“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3:2)

好笑的是,在电影中,陈桂林的转变竟然是由于女医生张贵卿的谎言造成的。可以想见,张贵卿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行善积德,于是骗桂林说他得了肺癌需要自首。而背后更大的疑问是,张贵卿又持续帮香港仔开药,这种出于医生本职的救助行为到底是善还是恶,恐怕界限就很模糊了。

我认为影片另一个有意思的点,是关于三种罪恶/害的呈现:桂林的恶在于他所处的小混混的社会环境,以致难辨善恶,杀人如麻(痴);香港仔的恶在他对少女的占有欲和嫉妒心(嗔);而林禄和的恶是由于他构建了一个谎言来攫取私利(贪)。如果说桂林的转变是因为他对关帝老爷意思的虔诚(或者迷信),那他还不真坏;而香港仔和林禄和在某种程度上都在控制和利用他人,这样玩弄别人的人才可怕。所以比起冷漠和残酷的贪和嗔,或许痴是危害最小的,甚至在痴人身上是有点可爱。

俗语有言,“善要人知,不是真善,恶怕人知,不是真恶。”陈桂林决心除掉更大的两个恶人,不能排除有成名的虚荣和渴求,这些并不完全是负面的。或许意味着,这世间的善本身就是复杂的,它需要在别人的喝彩中,在受恩者和弱者的感激中,在正派的欣赏中得到肯定。

由此,抛却快意恩仇的爽感,我觉得这部电影更是在传达,做新的人,或者使徒保罗所说做“新造的人”(林后5:17),其实不用等来生——它就在觉悟和回心转意的当下,“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还可补救。舍弃贪嗔痴,当下就做新的人。”

在观影过程中,有很多瞬间我会感觉时间很慢:比如陈桂林载着小美去海边那段,或者他在邪教中改过对着镜子那段,还有小美在最后帮他刮胡子的那段。恍然之间有一种感觉,善的极致其实是美——追求善与真是因为只有通过行善而不是为恶,通过无愧于心而不是被私欲蒙蔽,通过真诚而不是谎言才能达到舒心和坦然。这也是在另一部电影《老狐狸》中所要说的:恶人心狠手辣对他人视而不见,但只有为善的人能够体会心灵温暖的暗流——善到深处是为了跟他人和谐相处,在善里再无分别障碍,善的极致即是美。

本文首发于公号:吉他加蛋挞


周处除三害周處除三害(2023)

又名: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

上映日期:2023-10-06(中国台湾)片长:134分钟

主演:阮经天 袁富华 陈以文 王净 李李仁 谢琼煖 陈秉佑 曾珮瑜 

导演:黄精甫 

周处除三害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