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去年第一次看的时候看见这么色彩鲜艳大手笔对服装的投资就觉得这个肯定也是要被批判的“毒草”电影。但我看了电影传奇的介绍后发觉这是个黑白片。现在的高饱和度清晰度显然是后期修复的。既然这是一个黑白片。那我的这个判断标准也就没有价值了。

看了电影传奇的介绍得知这个电影不仅被批判,导演和编剧都被牵连长时间的受到批判抄家和悲惨人生。而且竟然从拍好之后从来没有公映过。(而且编剧和导演都并不是主动要拍此片的属于领导交代的“任务片”)也就是说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数量是很有限的。我现在能看到也是有缘人。

不过我的判断也不算错。我现在业余的人里属于对电影比较了解很专业的那部分。而且对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要求也很敏感。初看的时候我有几点想法一是前半部所以资产家生活细节的描述过多了。对于他们的衣食住行购物的细节描摹太多。别说当时的观众,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样的生活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给人的视觉冲击太大,心里很有些不舒服。那就是“凭什么”,凭什么他们能过这样好的生活。二是女儿的觉醒和主人公思想的转变都过于轻浮,没后足够的铺垫属于硬转不符合常理对观众的情感冲击力也不够。而且很“拧巴”。既要展示他是一个比较善良爱国的资产家,又要展示其对工人并没有同理心和真正负责的态度于是也有很多无情的举动。但是这个力度又不够。解放初年的导演还没有经历后来一次一次的运动的洗礼。很多认识都很不到位。所以才有像“武训传”这样重大问题而不自知的作品。

所以这个电影的“罪名”既有“美化资产阶级”“丑化无产阶级”又有“提倡鼓吹资产阶级的感想”。从我的想法如果本片要在审查上过得去。首先减少对他们生活细节的描摹浓缩成一分钟的镜头展示一下也就罢了。二是放弃刻画一个“爱国的善良的”资本家。就照着最反动的买办分子来刻画,这样的原型也不是没有一抓一大把。但是这样一来就存在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真正是这样大奸大恶的人在解放初年肯定不会留在大陆。二是如果这样罪大恶极为什么人民政府还要教育他们让他们主动改过。而不是给予惩罚血债血偿。所以这也确实是个两难的局面。非我这个业余观众能想明白的。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主人公是一个比较典型比较真实的人物形象。既有进步性爱国心也有其阶级属性造成的冷血的一面。在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难以谈得上真心服从不过是被时代裹挟。

电影传奇的主创都是老公知代表。身上有很反动的一面不能从更深的层面认识社会的变革。他们说解放初年的变革太粗暴。那他们是没见识过什么叫“苏式粗暴”。解放初年在公私合营之后长达十多年都给资本家发股息。照旧是在家里开趴体,有专车有洋房喝咖啡有佣人。真正到了文革还保持这样的生活水准

观者们还是看看自己祖上什么身份看看屁股在哪里再发言


不夜城(1957)

片长:112分钟

主演:孙道临 师伟 李玲君 

导演:汤晓丹 编剧:柯灵 Ling 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