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
我们相会的桥
穿越的渡口
都会变新
——涪陵 点易洞
《长江图》是杨超自编自导的魔幻现实主义爱情电影,电影讲述了发生在长江上两个时空交错的魔幻爱情故事。电影用一种近距离的镜头,拍摄出无比恢弘的画面;通过三十几天逆流而上的沿江旅途,穿越了几十年甚至千百年的山河岁月。
故事梗概:
当代,长江沿岸。船长高淳(秦昊饰)在驾驶货船沿长江送货的途中,不断上岸寻找艳遇。但他逐渐发现,这些在不同的码头遇到的女人,好像是同一个人———安陆(辛芷蕾饰)。只是随着航程的上溯,安陆时而温柔,时而疯狂,但是变得越来越年轻。高淳迷上了安陆,不断停船与她相会,也渐渐发现安陆出现的地点,都与一本手写诗集有关。但是船过三峡之后,安陆不再出现了。高淳疯狂地寻找安陆,在诗集和航线图中,发现了安陆出现的规律。船上发生变故,但他不顾一切地独自一人驾驶货船,继续上溯长江,直到源头的雪山,终于发现了安陆的起源,和长江的秘密
电影特色:
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在于叙事上时空交错,沿着长江展开追寻之旅;电影画面非常壮美,电影语言主要依靠诗歌。
其他后面会讲,这里主要说一下电影摄影。
李屏宾真是摄影大师,凭借长江图他获得了人生第七个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这部电影,堪称他为长江创作的摄影集,随便一截图,就能拿来做壁纸。
最美的是,他拍的不只是宏大的场景,更多是具体、放大视角下的长江。斑驳的旧船,慢慢开启的三峡水坝,涌动的江水,沿途的城镇村庄和行人——这些才是具体的长江,是有生命力的长江,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大家感受下电影画面:
真太美了!
这个电影被人诟病,就是讲的太碎了,让人不知所云。
其实,只要能够理清楚这几条故事线,就能看明白电影。
船行第八天,在荻港的万寿塔,高淳和安陆同在塔里。安陆先和僧人交流禅学问题,不断把僧人辩倒,高淳听到她的声音在塔顶,他不断攀登,却发现塔顶空无一人。原来他走反了,这座塔的神奇之处在于,人在底部说话,回声却从塔顶传下来。
整个故事的结构,就如此塔中二人的相遇。高淳上塔寻安陆,安陆却下塔寻禅理,二人时空交错,二人看似都在塔中,其实不曾相遇。
长江,就是他们的万寿塔。
真实的故事是,二人在长江中不断相遇,高淳逆流而上不断寻找安陆,安陆顺流而下进行她生命的修行,两个时空仿佛编织了一张网,在每个诗集标注的港口,二人相遇。
但高淳的坐标跨度是真实的天,一天,两天,十天,二十天...而安陆的坐标跨度却是年,她花了二十年顺流而下,所以高淳遇到的安陆越来越年轻,也越来越难以捉摸。
理解了这两条叙事线,电影情节再看起来清晰了。
其实还有隐藏的第三条叙事线,请看后面。
电影中的这本诗集,就是叫《长江图》,是高淳已逝父亲留下的。
电影的英文名是Crosscurrent ,逆流而上。
对于长江来说,什么才是逆流而上呢?高淳名义上是给罗老板送货,实际上他走的是一条寻根之旅,诗集《长江图》就是指引他方向的罗盘。沿途前行,他经历了愉悦,也经历了彷徨,经历了愤怒,也经历了落魄,最终,他抛弃肉身,用灵魂寻到了安陆的源头,还有长江的源头——楚玛尔河。
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奔腾千里,抚育万千。
电影中的安陆仿佛是长江的化身
她从楚玛尔河出发,从青涩到成熟,经历了奔腾,也经历了平静,甚至经历了三峡大坝般拦腰折断的挫败。在这之后,她懂得了一个罪人可以拥有高尚的信仰,手握屠刀也可成佛,她懂得了信仰本身就是神迹,罪,就是没有信仰。大彻大悟之后,她成了电影最初的模样——苍凉、美丽的江边妓女(手握屠刀也是佛)。
高淳问她,一定有很多人爱你吧?
她说,我也爱很多人。
《长江图》里面的诗歌,在船停留的每一站都会出现。用诗歌语言来拍电影,是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
诗是父辈留下的足迹,也是我辈践行的路标,更是历史长江里不变的前行。读懂这些诗,才能更好理解电影里的情感。
这本诗集写自1989年,是高淳父亲从上游宜宾开始写的。所以诗集在电影中出现的方式其实是对高淳父亲的倒叙。所以同一首诗,在同一个地点,对应的是高淳父亲和高淳不同的心情。
所以从诗集角度来看,其实还有第3条时间线,20年前高淳父亲顺流写诗
再加上此时高淳逆流,20年前安陆顺流,这三条叙事线交错,构成了这部电影。
接下来说几首诗
最初的诗,是1989年宜宾。
一九八九年冬天
我第一次见到你的笑容
——宜宾 二码头
高淳被刺死后,安陆从水中浮现,笑靥如花,如同夏日午后泳池里戏水的少女,邀请她少年的情人。
高淳的灵魂遇见年轻的安陆,两个人交接诗集。高淳把诗集撕碎,说你不需要再去经历,但安陆没有停止自己的修行,谁也不能代替谁的去经历。
我理应热爱
江中巨大的鱼形生物
恢弘如同命运
当它将你吞入腹中不要哭闹,
而要理解
——江安 涩岗
这里要注意两个词,一个是热爱,一个是鱼。
在高淳父亲行程的起点,他的心情还是“热爱”和“理解”,后面他的心情逐渐被“厌恶”、“仇恨”所代替。而高淳和他相反,走到涩岗,接近终点,他的心情已经从“厌恶”变成“热爱”,从“仇恨”变成了“理解”,他也完成了自己的修行。
在这首诗出现的时候,江面下隐藏这一条白鳍豚,一闪而过,很容易被忽略。
这是罗老板的货,早就被祥叔偷偷放走,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鱼在电影里有多种体现,电影开头高淳在河里捕了一条黑鱼,这是他父亲的灵魂。虽然船员反对,但是这条黑鱼还是陪伴高淳大半部分的旅程,直至黑鱼消失在江中,白鳍豚一闪而过。也许白鳍豚是高淳父亲灵魂离他而去的化身,也许是高淳命运警示他“将你吞入腹中(死去),不要哭闹,而要理解”
说到白鳍豚,前面谈生意的时候出现一首诗:
卖鱼人和买鱼人彼此仇恨
彼此拥抱
一切人反对一切人
——南京 小洲
这显示了高淳和罗老板之间的生意充满了矛盾,说明他旅行的原动力充满矛盾。
白鳍豚是被老船员祥叔偷偷放走的,很难想象他这样一个沧桑的老人,写下那么秀气的字体。祥叔是高淳父亲的老船员,他老了,力不从心,敢怒不敢言。就像这段诗:
新船上水七千公里
发动机不停咳嗽
我压低声音穿过温暖的县城
怕人听出心中怨恨
——江阴 黄田港
电影开始,航行之初,在上海,这首诗是高淳的起点,他父亲的终点。
我从未体验过由衷的快乐
心满意足如在母亲的怀中
但我仍然渴望毫无保留的痛苦
哭的心无杂念
脑海清明
我厌恶人们在大河上山谷中拉长嗓音呼
喊庆祝自己的存在
我厌恶生命的礼赞
悲伤高于快乐
纯净高于生活
——上海 吴淞
高淳不是一个合格的船长,与罗老板坐地起价,与船员充满矛盾,对航行和设备并不在行,内心充满戚惶。
沿途上,他对安陆的情感,从远眺,到隔岸观望,到走进安陆的房间,发生关系,厨房做饭,荒镇散步,别离,不敢相见,无处找寻,仿佛在走一条抛物线。
安陆是谜一样的女子,她太美了
从她第一次出现,高淳就想和她长相厮守吧?所以他在荒镇上说,不想走了。这里甚至有一个商人和女人换身的故事,我开了个脑洞,第二天离开的时候如果高淳和安陆已经换了身体,那时间线、剧情就完全变了,于是吓得我赶紧打住。
分别的时候,安陆在岸边送别情人,而他的丈夫在身后注视着偷情的妻子。当天晚上,长夜难眠的他,割腕自杀。在这之前,他支持着安陆进庙修行,安陆的父亲为了修行抛妻弃女,安陆为了爱情抛弃了丈夫和修行。算不算一种怪异的轮回?
在之后的安陆,几乎和高淳没有接触过了。船航行时,安陆疯狂的在沙滩上奔跑,“高淳你不是个男人,为什么不敢来见我?你能躲哪去,这是我的长江。”
天何所沓
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
列星安陈 ——沙滩的《天问》
在之后,她隐隐约约的出现在岸边的山上,远远的眺望着广德号,若即若离。而高淳也没有上岸与她相会。
总有一天
我们相会的桥
穿越的渡口
都会变新
——涪陵 点易洞
也许,一切就是一场轮回。
就像长江的水,流到海里
海里的水,化作天上的云
天上的云,再降落在楚玛尔河
再次相会,一切变新
《长江图》不卖好,豆瓣只有6.8分。但我认为这是一部耐看的片子,电影不要局限在讲故事的框架内,讲一场梦,讲一种情绪,读一本诗集,不都可以吗?
何况还是这么美的诗集。
长江实在是太壮美了。看完这部电影,我有一种坐船顺流直下,阅览长江的冲动。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吧
微信号 : carpediem-wings
来电影群一起聊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