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豆瓣《冰冷热带鱼》的界面上,我的影评引起一些关注。每次打开豆瓣的时候,会收到陌生人的消息。
别人也只是点个赞而已。唯有一个小朋友,发豆邮建议我看园子温的另一个影片《爱的曝光》。又向我推荐《攻壳》。
默认看影片比我新,比我特别的,多是小朋友。
于是问他,《攻壳机动队》哪部比较好看?这个“壳”字究竟读什么音?虽然这些我都有去搜索,但觉得他有“责任”回复这些幼稚的问题。
我也觉得《攻壳机动队》不错,不知他喜欢的点是什么。
每个人被触动的地方都不一样。
做为循规蹈矩的人,偶尔碰点酒,就会醉的很轻易。迷迷糊糊的时候,思索《攻壳》里面的一些问题。
素子做为一个灵魂,完全存在于机器的躯壳里,她会质疑自己存在的真实性。
在未来世界里,多是功能性更强的义体,肉体多是虚假的。灵魂和记忆就格外的重要。
可是我处于一个格外忽视记忆的年龄。好多回忆,都会主动的放弃。有时能够证明一些往事存在的,反而是一些冷冰冰的东西,像物品。
你即使想起一些什么,有片刻感触,或是没有反应,都不如纪念品来的实实在在。
这些身外之物,有它们的意义。
比如凭悼一个作家,像三毛。让你感觉最真切的,肯定是她留下的书,和她的那些首饰。
而不仅仅是空间的照片。物品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即使去想象,都有质感。
某一天,我参观一家饭店安装桌子。阿蒙的几个朋友帮忙组装。现在的木板材料都很薄,完全不是从前的实木。让人怀疑,哪个客人喝醉了,一脚飞出,就可以让这桌子散架。包括一桌子的火锅和菜……
好吧,我《水浒》看多了。
他们拿电钻和钉子,在那里有条不紊忙碌。我在旁边看着,觉出一种隔膜。每个人生活的领域都不一样,都有自己习惯的工作。这些陌生的事情,在我看来似乎又简单,又困难。
《攻壳机动队》里,涉及一些哲学和宗教问题。类似于未来社会的发展,与局限。人类到底于何处皈依,精神是否会受到科技飞速发展的束缚。甚至对于“人”这种生物定位的迷茫。
可是当我看着眼前这繁忙景象,会觉得此刻他们手里的电钻和钉子,才是唯一的真理。
会觉出思想的笨拙和无用。就像一个动手能力强的人,擅长于行动,你让他琢磨一些虚设的风花雪月,他同样很无奈一样。
2

《攻壳》电影版诞生于1995年。那些先进的理念,实在让人无法相信,产生的如此之早。而电影改编于漫画,日本漫画家士郎正宗1989年就开始连载这部作品。
也就是说,在我九岁,刚刚上小学的时候,还不知道计算机为何物,而士郎正宗已经开始设想未来的信息世界,会如何演化。
在这部场面宏大的动画片里,有些事情正在成为此刻的现实。是细思极恐的。
想想看,现在可以给残疾人安装上假肢。而《攻壳》里,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给人的全身换上义体。比真实的肉身更为完美,更为强悍。
很多年前,我们没有手机。甚至没有QQ。现在已经可以用微信,实现随时的联络。连我六十几岁的母亲,都学会了和女儿视频,可以看到我都处于哪些场景,都在做些什么。
可以和千里之外的人这样即时联络,在古代是痴人说梦。
你不知道未来会出现哪些更先进的科技。
将人脑与计算机数据紧密相联,是《攻壳》里大胆的假想。只是现在,又有谁敢断言,那仅仅停留于想象。
无数年前,连皇帝都只能请画师画张像存世。后来要冲洗胶卷之后才可以看到照片。
现在只需要手机随手一拍,就可以立刻保存眼前的景象。
新的技术带给人很多便捷,却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纵使无月照日夜,虎鸫悲啼亦如昔。蓦然回首百花残,宛似心慰杳无踪。诸神集新世,夜明虎鸫啼。花开向神祈,浮生空自哀。”
《攻壳》2里面,反复吟唱着这样一首歌。充满宗教意味的悲悯。
仿佛在诉说,人类其实也不过是某种意义上的傀儡。
“鸟泣有人怜,鱼伤无人问。”无人过问那些机器人的感受,他们是否愿意做人偶。
那些钢铁城市的冰冷镜头,那些忙碌的人们,看上去也像是麻木不仁的机器。
素子并不确定,自己的义体里面是否有大脑。她对自己是“人”这件事情,也产生了怀疑。
当灵魂可以提取出来,更换一具具义体时,是否已经实现了永生。那么人类,还有生老病死的必要吗?
电影里面说,“如果生命的本质是通过DNA传播信息的话,社会和文化也只不过是个庞大的记忆系统。”
对于不看重记忆的人来说,社会和文化是否也不再重要?
3

《攻壳》里面有一个情节。清洁工人被利用,他的记忆程序被修改。原本单身十年,现在却误认为自己有妻子,有女儿。随身携带照片,觉得女儿的笑容像天使一样真切,很想给同事晒一下。妻子总在和他闹,怀疑他出轨,他不知道她到底在想些什么。于是试图侵入妻子的大脑,探测一下她的思维。
当警察告诉他,这些都不存在时,他无法置信。
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真相对于他来说,特别残忍。倒是那段被修改的记忆里面,充满了温情。
《攻壳》2里面,巴特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回到家里,先给爱犬做狗食。当他半躺在宽大的靠背椅上休息时,大狗俯在他的膝盖上入睡。
那画面如此温馨。
他虽然没有家人,却有动物相伴。这只大狗,代表的就是他的感情世界,他内心的柔情。
凡是有情的地方,就意味着一个人的弱点。为了买狗粮,他总要去一家固定的店。当别人想要攻击他时,也很好选择地点。
于是在那里,他遇到了危险。
当他有任务,几天不能回家时,那只狗就是他唯一的牵挂。也是唯一牵挂他的。
朋友说,狗狗无人照顾,又脏又臭,一直守在门口,饿着肚子焦急的在家里等候着巴特。于是同事们把它送到特古沙家里,代为照管。
在到处是机器的未来世界,巴特还是需要这样实实在在的宠物,虽然它需要照顾,无比麻烦。远不如机器狗便捷简单。
可是它带来的感觉,是无法替代的。
巴特纵然外表严峻冷酷,也会与搭档偶尔闲聊。他就问过特古沙,你不担心自己的妻子女儿,也是一场虚构吗?
于是影片的结尾,我们看到特古沙回到家中,女儿欢天喜地跑出来迎接他,充满期待的问他,可有礼物?
科技再发展,社会再进步,人还是需要感情的。
对于《攻壳》,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这样家常的两幕。
像电影《天空之城》里,小男孩的那句话,“看起来像个人,我就放心了。”
那些与感情有关的细节,使《攻壳》里面的人,终于有了人情味。
特古沙问巴特,你为什么选择我当搭档。巴特说,因为你当年是她选进来的。
即使是素子挑选的一个人,他都如此重视,如此相信她的判断和决定。
或许,你还可以把这理解为一种感情。
就像巴特过着如此孤独的生活,很多观众都觉得,是由于素子离职了的缘故。
她留给巴特最后的话,“只要在网路里,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听上去,很像是从前的网恋宣言。只要你打开电脑上线,我永远都在,和你在一起。
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会让人觉得是深切的安慰,又会觉出深切的空虚。
素子毕竟已经离开,不在巴特身边。
在巴特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素子还是会出现救他的。
即使是她暂时寄身的人偶,巴特都会像从前一样,为她赤裸的义体披上衣服。
曾经,网上有一句流传很久的话,做为一个女人,愿意为你脱下衣服的人会有很多,但肯为你穿上的,恐怕没有几个。
虽然巴特与素子之间并不是那种情爱关系,但这样一个微小的举动,让这个外表粗旷的特警,无意中,都流露出对素子充分的怜惜。
素子其实是感觉不到冷的。她从未体会过有血有肉的感觉。从一出生,就一直寄居在不同的义体里面。
这个女人并不比他柔弱。甚至在某些时刻,比他还要强悍。
那种怜惜里,或许有他对她的尊敬。
也有侠骨柔情。
正因为他并不是一个轻怜蜜爱的浪子,不是小白脸,也不是居家小男人……不会随意抛掷怜惜,这个动作才更有力量。
他和素子之间,不仅仅是战友的关系。最关键的是,他们志同道合。都在为了某种理想而战。
目标总是一致的。那是他们的默契。
这种感觉,已经超越了男人和女人的界限,是一种大爱,和相知。
问题是,他们还是男人和女人。
这种关系就格外令人动容。

攻壳机动队2:无罪攻殻機動隊2 イノセンス(2004)

又名:Ghost in the Shell 2: Innocence

上映日期:2004-03-06(日本) / 2004-05-20(戛纳电影节)片长:100分钟

主演:田中敦子 大塚明夫 山寺宏一 大木民夫 仲野裕 平田广明  

导演:押井守 编剧:押井守 Mamoru Oshii/士郎正宗 Masamune Shirow

攻壳机动队2:无罪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