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身上的感官,眼睛与耳朵最重要。这基于求生的本能,越敏锐的视觉与听觉,越能帮助动物躲避袭击。
电影是门视听艺术,作用于人的眼与耳。(这是否决定了电影必将成为大众的艺术?)
在默片时代,视觉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待有声片发明后,听觉逐渐占据优势。
倘使由此角度划分喜剧,可以分两类:以视觉主导的和以听觉主导的。
前者以默片时代的动作喜剧为主,身体/姿势,卓别林和基顿。
后者是有声片时的神经喜剧为主,台词/声音,卡普拉和霍克斯。
动作喜剧的余波:塔蒂/憨豆-卓别林,成龙/苏雷曼-基顿。
神经喜剧的余波:伍迪艾伦-霍克斯。
那么,刘别谦(《你逃我也逃》《妮诺契卡》)和比利·怀德(《玉女风流》《战地军魂》)的政治喜剧归入哪类?
哪类都不是。因为它不是以身体或台词为侧重点的喜剧,而是建立在讽刺上。
讽刺喜剧是以内容而非形式界定的喜剧,与有无声音没有关系。默片同样可以有讽刺喜剧,比如卓别林的《大独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