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教与反宗教:艺术确证人自由创造本质

影片讲述了pk来到地球,因被偷了信号仪而无法回家,不断寻找信号仪的故事。在他问询时,所有人都和他说“去找神吧,神知道一切”,于是他开始了寻神之旅。

于他的寻神之旅,观众看到了一个包含多个宗教的国家,这体现在各种物的显现中。宗教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其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无论是服装造型还是文学艺术;无论是建筑物还得雕刻艺术,无一都在显示他们的宗教思想。因为宗教,这些艺术形式繁多丰富,而宗教也因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中。但值得一提的是,宗教约束着艺术,使印度大地上的所有文学、服装等都离不开宗教思想,因而人的创造力与思想也被束缚着,“神是一切”,但造物主没有创造出人想要之物。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确证了人自由创造的本质,鼓励人回到现实生活,解放与发展人的个性。镜头对准了pk的寻神之路,表现了店铺商人为了利益欺骗PK多买神像与佛珠,以及用歌舞来表现pk为寻找神在地上滚,用刀抽打自己的血汗场面,越多的画面拼凑越让我们看不到神的存在,反而在欢乐的歌舞与无望寻神的叙事对比下,暴露了人的欲望与各种宗教形式对人钱财与肉体,以及精神的消磨。

电影上嘉谷与沙弗莱茨的设定也是打破痴迷信仰的力量。印度本土电视记者女孩与在印度上学的巴基斯坦男孩相爱了,却因二人信仰与民族不同遭到反对。神棍塔帕兹预言二人不会在一起,认为巴基斯坦人狡猾且满嘴谎言。事实证明这仅是因为现实偏见——巴基斯坦与印度因为宗教而分裂,以不同的宗教分别统治自己的国家。嘉谷与沙弗莱茨在婚礼上的误会与错过,其实原因根本在于“根深蒂固”的偏见。当二人解开误会重新在一起时,神棍塔帕兹就被拉下神坛。打破个人信仰的开始,给予了人打破迷信,解放人性的希望。

二、好莱坞与宝莱坞:创新是电影生产的动力

宝莱坞创作了许多佳片,让人叫座也叫好。例如《三傻大闹宝莱坞》、《印度往事》、《大篷车》等。据印度电影迷的总结,大团圆结局、丰富的色彩、华丽的歌舞是宝莱坞的标志。《我的个神啊》是一部有很高编剧技巧的商业类型片,影片既有好莱坞的商业因素,又有对宗教的思辨,这最大的体现了宝莱坞的反省精神,这可能是宝莱坞寻找突破口,走向世界市场的尝试。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但《我的个神》却把所有宗教都做了怀疑与批判,这在当时有很大的争议,许多信仰者对电影审查委员会不满。可这部影片上映却没有任何影响,还创造了票房纪录。

近年来,宝莱坞脱离了“又歌又舞”的刻板印象,减少了影片歌舞表演,取而代之的是,对想象力的追求。印度电影突破了许多题材限制,无论是《三傻大闹宝莱坞》暴露教育问题,还是《摔跤吧爸爸》对女性地位的反思,都于继承以往歌舞传统中以欢乐的形式反思社会现实,创造出新形式的影片,即获得市场又反思现实。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电影审查制度较为宽松,几乎没有不过审的片子,为宝莱坞的创作又添一份力量。

宝莱坞对好莱坞复制又创新。不管是名字,还是部分影片,宝莱坞直接照搬好莱坞电影,例如《机器人之恋》有许多《蝙蝠侠》等好莱坞元素。宝莱坞还以融合之式创造独特风格,例如在当代电影里,印度舞蹈元素与西方舞蹈风格(mtv或者百老汇音乐剧)相融合。但更重要的是宝莱坞极强的自我更新与超强的市场敏感度与学习能力,使它牢牢抓住了本土观众胃口。例如爱国片《印度故事》,奇幻经典《苍蝇侠》,还有瞄准社会现实影片《我的个神啊》等。好莱坞给宝莱坞提供技术支持与剧本借鉴,但宝莱坞依旧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民族的风格,这使他们的影片在本土长久不衰,更是能走出国门赢得更多国外粉迷。创新,是宝莱坞创作生产的动力与王牌。


我的个神啊PK(2014)

又名:外星醉汉PK地球神 / 来自星星的傻瓜PK(台) / Peekay / P.K.

上映日期:2015-05-22(中国大陆) / 2014-12-19(印度)片长:139分钟

主演:阿米尔·汗 安努舒卡·莎玛 桑杰·达特 博曼·伊拉尼 沙鲁巴 

导演:拉吉库马尔·希拉尼 编剧:拉吉库马尔·希拉尼 Rajkumar Hirani/阿西奇·乔希 Abhijit Joshi

我的个神啊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