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问题,这是处于无信仰(存疑,我们无专一信仰但普遍迷信)国家的我们无法完全想象的,世界上的人越来越多,而宗教问题则是在千年前就开始凸显的,一个全球性问题的所在。

无数人因为信仰的不同而相互鄙夷甚至相互仇视,但推动他们进行战斗的,是那些从中谋求利益的教会,当狂热的信仰融合火药的威力,其侵略能力远胜于大航海时期苦口婆心的传教士。

电影不仅仅是在批判教会的存在,也是在探讨人与神的联系。

神明在人类的世界里扮演的是一种象征和寄托,无论哪个时代的人们,大多数都生活窘迫,时不时就要面临灾厄,这个时候,神明则成为了信仰。

人们把哀愁和愤慨寄托于一个虚无的存在,好是神明所赐,坏是神明所罚,以神为本的思想极大的削弱了自身的精神压力,让人可以在愁苦中苟延残喘。

而电影所表达的则是宗教从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人本位思想,塔帕兹真正被击败的点并不是所谓神的代言人的问题,而是PK与他第一次对峙时就动摇他的根基的[神义论]。

在中世纪的欧洲,宗教被神职人员滥用,教庭滥用神权,搜刮民脂民膏,鱼肉泱泱百姓,他们打着神的名义却做尽苟且之事,历史上无数人的反抗均被血腥镇压,骗子和匪徒成为神父,宣扬神的仁爱又凌辱妇女。而[神义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所宣扬的极其广播的论点,即:

“既然有真神存在,为什么世间还有恶行,而好人不得好报?”

这就是这个论点的核心所在,[善恶得不到质的回报]。

而PK用一个外星人的身份,用最朴实的道德感问了塔帕兹:

“这个男人的妻子生病了,为什么神还要让他去4000公里外的寺庙跪拜呢?难道不应该让他在他妻子身边多加陪伴吗?”

PK以最纯粹的道德观念和常识将塔帕兹拉下了神坛,此刻的对峙就是神本位与人本位的冲突。

这里要注意一点,这里的冲突是人与人的冲突,而不是人和神的冲突,在这部电影里,所有的神全部都是人造的神,他们并不是抽象化的象征,而是一个以利益为基底,外壳为权力的物化象征。

类似塔帕兹一样的人充斥于电影,他们无所谓神的存在,修建庙宇耸立楼阁,目的是为了利用人对神的敬畏收敛财富,获得地位,以森严的等级制度划分与神的距离用以峙轴百姓。

但事实上,神这种抽象化的概念本身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距离,对于神的距离不过是人和想象的距离,没有人可以用等级划分与神的交流,因为每个人心中的神都不同。

神无论反不反对都存在也不存在,神是人心所衍生的象征,是一种不可知的概念。我做了好事就能上天?做了坏事就要下地?神不用被反对,也不需要被拥护,真正该反对的,是那些打着造物主名义来进行各种勾当的人,电影里的神棍只是极端的一个例子,现实生活中他们有些各色的嘴脸,他们利用普罗大众虔诚而卑微的信仰建造出他们宏伟但摇摇欲坠的欲望宝殿。

一切尚未可知,都是第一次做人,以人本位的视角去思考去活动,然后在坚持不住的时候用自己心中衍生的神托付思念就足够了。

【不过因为我本人是存在主义者,所以神怎么样对我来说都没两样,更别提我还是加缪派的(加缪不承认自己是存在主义者),反正存在主义者的基础有一部分就是来源于尼采那句“上帝已死”】

接下来说回电影

电影的剧情和人物动机其实没什么好讲的,很传统的歌舞喜剧,但是电影的译名《我的个神啊》真的很难以言明,属于是路过看了名字就不会想看的电影。

总之,电影是艺术,是现实夸张化和极端化后的世界,可能你我身边也不乏各种宗教的信仰者,有些虔诚有些浮于表面,有些是生来既成有些是自由取舍,有些是被束缚有些是救赎。

神是形象对于部分人来说,是心中种下永燃不灭的火苗,困境时为微弱的姿态给予力量和希望。信仰是自己的事,是自己选择的与世界的一种便捷相处方式,部分人脆弱到每一件小事都希望有神来庇佑,但最终,能决定未来的只有我们自己。



我的个神啊PK(2014)

又名:外星醉汉PK地球神 / 来自星星的傻瓜PK(台) / Peekay / P.K.

上映日期:2015-05-22(中国大陆) / 2014-12-19(印度)片长:139分钟

主演:阿米尔·汗 安努舒卡·莎玛 桑杰·达特 博曼·伊拉尼 沙鲁巴 

导演:拉吉库马尔·希拉尼 编剧:拉吉库马尔·希拉尼 Rajkumar Hirani/阿西奇·乔希 Abhijit Joshi

我的个神啊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