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确实慢得要死,而且改掉了很多原著小说内容,比如打死人改成打聋耳朵,傅东心演成了任性娇惯文艺女青年,反而庄树爸变成了一个绝世好男人,核心人物李斐爸爸却面目模糊。
可能看完了小说再看剧集会有耐心得多,不然分分钟能急死你。比如刷完三集,查案的警察还在小学阶段啊~哈哈。
幸好我不太在乎这些,觉得1.5倍速观看是十分美好的体验。
首先道具组非常用心,那些带有年代感的物品迅速就能把你带回往昔。
镜头语言非常美,拍摄毫无疑问极其用心,构图精细。大部分都是远景中景,基本很少近景和特写,第一集看完了恨不得连老李脸都不让人看清。
观看距离拉得非常远,强调了角色与环境的关联,但必然导致了观众无法同步剧中的情绪,可能导演是特地想营造疏离的感受吧。比如下面这张庄树在车内看他师傅:
下面这张则隐隐把师傅关在了过去的囚牢里(剧中对于原本有着幸福美满家庭的师傅怎么沦落为孤身一人似乎没怎么描述)。
光影与色彩也运用得很好,比如回忆童年时期庄树和妈妈以及李斐父女一起去坐船,唯有李斐是沉浸在阴影中;比如发现尸体的地方基本都是黑乎乎的场所,那个充满隐喻的隧道不得不让人想起《杀人回忆》;下图李斐跟傅东心被挡板分割成两部分,并且还故意让玻璃上的花纹挡住了李斐的表情。
最后一场戏,庄树跟李斐划船讲话那个划船运动轨迹特别有趣,彼此躲避,又想靠近,却又身不由己被水(大环境)推着走。
两人最后的对话也揭示了片名的由来。《平原上的摩西》显然来自于摩西分海的神迹传说:“小时候,傅老师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如果一个人心里的念足够诚的话,海水就会在你面前分开”。
庄树说:“我不能把湖水分开,但是我能把这里变成平原,让你走过去”。
书中没有交代结局,只写了“烟盒在水上漂着,上面那层塑料在阳光底下泛着光芒,北方午后的微风吹着她,向着岸边走去。”
最后说说那个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
寻找儿时的伙伴,失散多年的朋友、家人小斐。我一周后就要出国定居,请速与我联系。不可思议,我们已经长大了。下面是我的电话。
没有任何外貌特征的描写,因为分开时尚且年少。
只能说是“儿时的伙伴,失散多年的朋友”,但是紧跟着“家人”两字显然使得情感一下充沛起来。
“一周后就要出国定居”,硬生生强调了联系的迫切性。
最后一句话,急促的语气忽然缓和,变得柔和,发布者沉浸在过往的回忆中,并对这个世界带有那么一丝无可奈何:“不可思议,我们已经长大了。”
这还没完,因为害怕对方仍有犹豫,为了表明自己多年来没有联系确实无法释怀,“在电话的下面,附了一张画。上面一个小男孩站在两块石头中间,一个小女孩正抡起脚,把球踢过来。”
其实看书会发现前期铺垫了两人很多微妙的情绪,遗憾的是电影匆匆带过,以至于最后显得那么突兀,而且居然把这幅画给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