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评论说这是迪士尼版的头号玩家,但我觉得实在是比头号玩家强太多。头号玩家,概念新鲜,IP强大,故事单薄,虽然描绘了“娱乐至死”的荒诞未来,但并没有通过人物和情节的矛盾冲突去探讨这种潜在未来的悲哀。我也不觉得,在故事设定的年份,玩家的AR装备是我们可预见的未来,只比现在市面上的装备高阶那么一点点。
相比之下,无敌破坏王2(RBTI)不仅是迪士尼IP的肌肉秀,有数不清的各种彩蛋,迪士尼、皮克斯、漫威(Stan Lee继续路人)、星战粉丝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心头好,同时,这部动画片可谓骨架清奇,凹凸有致,既挑战了观众的想象力,赋予大家一个全新的inside out的视角来看待自己时时刻刻在使用的互联网,也通过V&R之间的冲突,V&R两人各自内心的冲突,引发观众反观自己,思索生活。可以说RBTI 带着观众在虚拟世界中体验人生,而头号玩家只是告诉观众,电影还可以这么玩。
电影中,很多常见的计算机和网络概念都被具象化了,比如自动搜索(Mr. Knows More实在是太可爱了,大家有没有发现它的眼眉是2D平面的)、弹窗广告、甚至是蠕虫病毒(Ralph的蠕虫病毒看起来有些可怖),简直是一部生动、有趣、形象的互联网科普电影。如果年轻人有时间可以陪着年长的爸妈一起看,观影后做一些补充说明,估计可以拉近一下父母对互联网的距离吧😊 —— 貌似有点跑题了, 还是接着说说我觉得RBTI好在哪里吧。
1. 文本的开放性(Opening to Interpretations)
票圈一个90后迪士尼粉表示要去三刷;
另一个未婚同学号召家长带小朋友去看;
另一个带着儿子去看的朋友说,儿子看到的是好朋友和好朋友之间的关系,我看到了我和儿子的未来;另一个财经记者朋友说,R&V就好比是传统企业里面数字化保守派和改革派;... ...
始终认为文本的开放性是一个优秀文艺作品的基本素养,就好比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RBTI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每个人的解读都各得其所。
R固守安稳,V求变追梦,他们之间的关系冲突普适于任何一类关系,可以发生在性格迥异的发小身上,可以发生在如胶似漆的恋人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目送子女登上异国求学飞机的父母心里……
在我看来,任何一类关系在产生类似R&V之间冲突后,能够达成类似电影结局的和解,意味着这一关系的两端都有成熟的心智,这段关系建立在坚实的信任基础之上,没有道德绑架和情感威吓。简而言之,爱不仅是牵挂和羁绊,更是共同成长和互相放手。听起来非常cliche,但知易行难,现实能做到这样谈何容易。
所以,看到电影中R能够自己意识到要放手,要让V追寻自己的梦想,要“agree to disagree” 的时候,真的很感动,因为人们太容易不自觉地用自己的价值矩阵去衡量另一个人,哪怕是最亲近的人。要硬生生让自己产生一点tolerance去容纳这些不同,是多么难能可贵。
2. 内部的矛盾冲突(Dramatic Conflict)
电影的戏剧冲突常常来自于“好人”和“坏人”之间。观影时,我们常常不自觉地预测谁是the good guy,谁是the bad guy,当角色游走两者之间,或者好人/坏人之间产生冲突,那么这时的戏剧冲突就显得尤为迷人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个人会觉得漫威电影宇宙的中的那些反派们迷人的原因,也是为什么觉得商业大片如漫威,其中几部的剧本台词和角色设置都极好。
上一部无敌破坏王也有明确的好人和坏人的分别。备受大家冷落的“bad guy” R turns out to be a hero,而流传于大家口中的Turbo 明显是个坏家伙。但这一部“好”与“坏”的界线似乎就没有那么清晰了。
一心想要帮助V找到V当时声称最想要找到的steering wheel的R难道就不可以感觉到自己被背叛了么?
没有勇气与好友坦言自己梦想,不断拖延错失沟通时机的V难道就在整个事件中没有责任了么?难道不是因为她沟通不及时,导致R一怒之下把病毒带进了Slaughter Race,造成了后面一系列连锁反应,直至网络瘫痪么?
这时候的对与错、好与坏,似乎很难一言以蔽之。或许,就像V在电影快结束的时候对R说的那样 —— You are acting like a bad friend —— 有种爱恨交加之感。
其实,RBTI在不断敲打我们自己的一些刻板印象,逼问我们自己的红线在哪里。
Duality似乎在电影中是个recurring theme。
3. 自我认知(Know Yourself)
在WIR中,R完成了他社会角色和自我认知的分离,他意识到bad guy只是自己在街机游戏中的设定,并不能define who he is但他对自己积极的正面认知很大程度上基于了V对他的认可之上。所以,即使当他在评论区看到很多网友对自己恶言相向的时候,他一抹眼泪告诉赞姐那块块“You are my hero”的心形糖饼才是他唯一care的一颗心。
这样的认知听来似乎是合理的 —— 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取悦所有人,我只在乎那些我在乎的人对我的看法。
但是,这一想法的必要前提是,you know who you are。如果像R对自己的认知建立在V评价上的时候,当V表示being your friend is not enough 的时候,R表现得needy,clingy and destructive 是在所难免的。
当然,个人的自我认知有很大一部分是树立在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和反馈之上的,所以契合主流价值观的个人遭遇的反作用力就很小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缺乏思考的顺流而下。个人还是需要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作为自己立足于世的核心力量。当外界舆论劈头盖脸的来否定你的时候,你依然清楚地知道Who you are and why you do what you do。
4. 网络世界的生存之道 (Rules of the Internet)
Again, 电影没有只唱互联网的赞歌。互联网确实是可以买到世界上唯一的一个Sugar Rush 的Steering Wheel,拯救游戏厅里的那台游戏机,也是个赚快钱的好地方,但是互联网也有它的原罪。RBTI 不仅描绘了互联网的负面,它还给到了一些启示。
Rule #1: Don’t read the comments.
当赞姐对R叹了口气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电影院里很多观众会心地笑出了声。
今天,大家可能对社交媒体的舆论绑架已见怪不怪;各大品牌的公关待之如洪水猛兽(当然品牌公关有他们的职责需要);有些大V和明星可能为之夜不能眠。
其实,正如赞姐所说,这些负面,it’s not about you,it‘s about them。
这时候也就体现出清晰的自我认知的对个人而言的重要意义了。
Rule #2: 15 Seconds of Fame
Andy Warhol说过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成名时间。电影里告诉了大家一个更残酷的现实 —— 15 seconds ago you’re trendy, 15秒后你已被抛弃。
在这个网络时代,最无常、最无情的是网民们的注意力。网络把时间和空间折叠,时时刻刻提醒着你的无知、渺小和无力,从而可能引发潜在且持续的焦虑感 -—— 这可能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思考的一问题。
P.S.
这也是一部非常具有女性力量的动画,里面有酷炫的闪姐、有机智的赞姐,还有从来都被认为需要被强壮的男性来拯救的公主们拯救了一个强壮男性的桥段。我依然希望这些角色和故事情节被中性地来看待。很多时候这些故事并不是说明女性强于男性,而是希望唤醒一些眼睛,能够平等的看待男女两个对等的性别。
又P.S.
喜欢迪士尼乐园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4D版,和闪姐飙车那段简直像是在乐园坐ride!

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Ralph Breaks the Internet(2018)

又名:无敌破坏王2 / 无敌破坏王2:网路大暴走(台) / 无敌破坏王2:打爆互联网(港) / 无敌破坏王2:破坏王大闹互联网 / Wreck-It Ralph 2

上映日期:2018-11-23(中国大陆) / 2018-11-21(美国)片长:112分钟

主演:约翰·C·赖利 萨拉·西尔弗曼 盖尔·加朵 塔拉吉·P·汉森 

导演:菲尔·约翰斯顿 瑞奇·摩尔 编剧:菲尔·约翰斯顿 Phil Johnston/帕米拉·里本 Pamela Ribon/瑞奇·摩尔 Rich Moore/吉姆·里尔顿 Jim Reardon/乔西·特立尼达 Josie Trinidad

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