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卧虎藏龙》、以及这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我心目中的李安「神性三部曲」。
对人心的痴迷,是李安在这三部电影中贯穿始终的线索。他对人心最直接的发问,是「为什么,人在那个当下要做出那样的决定?」
这三个故事最吸引他的、让他有拍摄冲动、也是他最想去揣摩的地方,是这些主人公们全部做出了异于常情的举动,WHY?
在《色戒》中,王佳芝为什么要放走易先生?在《卧虎藏龙》中,玉娇龙为什么要跳崖?在《比利林恩》中,比利林恩为什么决定返回战场?
李安想要理解人心中那最不可测、最不合理的部分。
时至今日,我们始终无法解释人类为何拥有种种违背进化原则的决定和行为。这些决定会让人置生死而不顾,置安危于度外,宁肯走入险地,跳进狮子坑中,投身于绝无出路的绝境之中。
我们无法解释,是因为我们被人的有限性和必死性束缚了。作为手段有限、生命短暂的弱小个体,贪生怕死、趋利避害理应成为人类行为模式的单一选择。但为什么我们还会在意:
什么是爱?
什么是自由?
什么是意义?
什么是永恒?
什么又是责任、义务和忠诚?
甚至于将对这些问题的考量更放在生与死之上,以至于在艰难、险恶、绝境中做出有违于求生欲的决定?
若是单从人性的角度考虑我们是无法解答这个问题的。因此我认为这个答案在于人身上的神性。
这样一种属性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有限性(be finite)和必死性(be mortal),使人具有了和神一样永恒和不朽的属性。这原本是这世界所不配有的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神圣和尊贵的属性。
说实话,对人心的探索虽然极具诱惑,但也极其危险。因为那里不但有神性也有兽性。有使人超越生死的力量,也有使人屈服于死亡势力的圈套。因此对人心的探索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这个前提条件不需要你有多么强大,多么聪慧,或多么真诚。这个前提条件其实很简单,就是你的寻求要「坚持到底」——「不要停止追问」。
只要一个人不停止追问,那么ta就绝不会中了邪恶力量的圈套,因为所有的圈套都是谎言,都会在不停的追问下消失于无形。
那些对死亡的恐惧、对黑暗力量的迷恋、对暴力和摧毁的兴奋,全部都是这样的谎言。中了这些圈套的人不是因为不够强大,而是因为对真理的热爱和执着还不够深还不够强烈。
他们满足于谎言提供给他们的片刻的欢愉和刺激,停止了追问,停止了探寻,所以就始终无法到达人心的最深处。他们自以为到达了,其实还差得远,自以为了解了,其实对人心一无所知。
而一个不停止追寻的人,却会穿越重重迷雾,以质问回应邪恶,以不断前行直面圈套。其实,人稍一坚持,谎言就消散了。它根本抵挡不住人执着的拷问的。你的坚持和追问会带你抵达人心最深处的渴望,那里存在的是什么呢?是信、望、爱啊,而那里,就是人的神性所在。
为什么说《色戒》、《卧虎藏龙》、以及这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李安的「神性三部曲」?因为这三部,正是从不同的角度,演绎了人在某个当下做出了彰显神性的决定。
说回来《比利林恩》。
《比利林恩》的故事,是一个「真实」事件和一个「虚假」事件的对比。李安采用120帧技术也是服务于这样一种「真」与「虚」的转换。
战争的场景是真实的,庆典是虚假的;死亡是真实的,英雄主义是虚假的;生死之交是真实的,坠入爱河是虚假的;责任是真实的,投资分红是虚假的。
真实的场景没有煽情,仅有克制、超脱、远远观望的内敛的视角。而虚假的场景则充满激情,用超近的特写,煽动的情绪,和五彩斑斓的渲染和烘托构造出一个热闹却不真实的世界。这种不真实感成功的消解了英雄主义,对英雄主义做出了极大的嘲讽。
因此,那些常常被用来宣传爱国老兵的桥段,比如返乡、和亲人团聚、被授予勋章、和崇拜者握手寒暄等情节,在影片中完全不会激起我们的感情,因为我们非常清楚:这不是该流眼泪的地方,这是一个误解。
公众把比利林恩视作凯旋而归的英雄是个误解,人渣对军队同性恋政策的讥讽是个误解,姐姐对战争不公义的指责是个误解,拉拉队女孩对假想浪漫主义的追求是个误解。而所有这些人的理解/误解,都与比利林恩所要做出的那个决定无关。
比利林恩决定重返战场,不是一个英雄式的决定。如果我们把它看作一个英雄主义的展现,那么我们就和电影里的公众犯了同样错误。也不是因为他认可这场战争的合理性,对于姐姐的质问,你还要去扰乱别人的国家吗?比利林恩是无言以对的。更不是为了当拉拉队女孩心目中的英雄,为了和女孩在一起他是宁愿当逃兵的。
那么是为什么呢?比利林恩必须回去,仅仅是因为:
It’s just it is. 事情本该如此,我本属于那里,我本该如此行。
这是一个「忠于本心」的决定。
即便这个决定意味着死亡,但我无法逃避「我自己」,无法逃避这个随着「我是谁」而来的责任和义务,无法逃避这个使命。人要知道自己是谁、属于哪里、该往哪里去、要为了什么而努力并不容易。而你一旦知晓了自己的命运,愿不愿意、能不能够忠于本心,更不容易。
这个命运,就是死去的班长对比利林恩讲的destiny。这里我不认为这是命中注定的意思,这个命运指的是当下的使命。Fulfill your destiny不是命中注定的实现,而是成就你的使命。
班长的赴死和比利林恩重返战场的决定,都是对这一使命的忠诚。
不是因为战友的情谊才要回去的,而是因为忠于使命,才要对战友负责。才不能抛下受伤的班长不顾,不能接受姐姐的安排,即便那意味着对姐姐的伤害。这就是为什么在国歌声中,在闪回里,比利林恩看到姐姐的破碎,也看到自己的命运,眼泪就流下来。因为那是必须要做出的选择,必须要做的决定。对命运忠诚,就要放弃对生命的执著和对家人的牵挂。这不是为了当英雄,也不是为了不负众望,这仅仅就是:it’s just it is, it's just who I am, it's just the way things should go。
《色戒》是为爱,《卧虎藏龙》是为自由,《比利林恩》是为忠诚。
他们的主人公们全部做出了不合人之常情的举动。王佳芝明知自己有被捕的危险,仍然放走了易先生。玉娇龙知道在她当下的世界自由无望,并不要退而求其次勉强于做个大漠中的压寨夫人,而是纵身一跃,跳下悬崖。比利林恩面对自己的命运呼召,选择了忠于本心,即便这个忠诚可能带来死亡和姐姐的心碎。
这些人,他们对忠诚、自由和爱的渴望超越了对生的欲求,生命与之相比黯然失色。这就是人心最深处所渴望的,love,hope,and faith,也是这三部电影所体现的人身上的神性。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2016)

又名:半场无战事 / 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 / 比利·林漫长的中场行走 / 中场休息

上映日期:2016-11-11(中国大陆) / 2016-10-14(纽约电影节) / 2016-11-18(美国)片长:113分钟

主演:乔·阿尔文 加内特·赫德兰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范·迪塞尔  

导演:李安 编剧:让-克里斯托弗·卡斯特里 Jean-Christophe Castelli/本·方丹 Ben Fountain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