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自然的演技.
奇怪的逻辑和情节发展(前半部分由于想快点引出后来的故事,编的有点急).
还有一个稍稍莫名其妙的标题.
看得人有些迷茫/迷糊.

然而有一个信息从头到尾都非常的强烈.
便是对美国官僚主义和僵化的司法制度的讽刺.
从一开始地方检察官违规停车到后来的对簿公堂.
律师辩解和警察儿戏般的查案.
无不狠狠地揭露了美国司法部门的低效甚至愚蠢.

观影过程中.
一直有一种感觉.
认为这出有一点很符合在许多烂片的规律.
多得不正常/不自然的性或性暗示.
总是无端端地两个人靠得很近,然后一番欲拒还迎.
后来wiki了一下.
原著小说(1934年)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犯罪小说.
里头结合了大量性和暴力.
也许导演正是为了尊重原著才放入了个人认为不太自然的sexuality.

除此之外电影的重点就在于标题.
也几乎是乐趣之一.

原著作者Cain另外一本小说Double Indemnity参考了当时的一个案件.
案件女主角Snyder引诱自己的情人杀了丈夫,想获得巨额保险金.
而她坦白说,她曾经交代过邮差送信时务必要按两下门铃.
这样她就可以抢在丈夫之前收到被更改过的保险合同.
然而Cain在Double Indemnity中否认了这种理解.

在Double Indemnity中.
Cain提到他与Lawrence(一个剧作家)曾经有过一番对话.
Lawrence告诉他,交稿之后,他总会很焦虑地等待回信.(很想收到信)
而他总是能够猜到邮差到了因为他总会按两次铃.

而在Cain的传记中.
作者Hoopes却做出了不一样的叙述.
Cain回忆当时Lawrence所说的并不完全如上文所说.
他当时太过于焦虑了.
紧张得不敢听见铃声.
于是总会躲到院子里去.(躲避才是真正的目的)
而邮差总会按许多次铃(而不是两次).
即便他在院子里也总能听到.

而电影则是采用了最后一种解释.
邮差总是会响两次铃,即便第一次听不到,第二次总会听到.
你无法躲避.
就像中国的老话.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时机成熟了,总会来的.

对比现在的电影.
能够供我们咬文嚼字的电影并不多.
然而就一个电影标题引出的这番推敲不也颇有乐趣么.
-----------------------------------------------------
关于此出电影黑暗,压抑的讨论.

Nick是电影的主要人物之一.
他是美女Cora的老公.
年长她非常多岁,可以说几乎耗费了她最美好的青春.
他是Frank的老板.
是他非常热情地招聘了Frank尽管他的店里根本不需要别的人手.
是他强硬地要求Frank陪伴Cora两人一起去海边游玩.
是他莫名其妙地要求Cora当着他的面陪Frank跳舞.
是他在Nick离开后又马上把他从远方抓回来.

也就是说.
他是Cora与Frank这出悲剧的幕后黑手.
他甚至献上了自己的生命来演这出戏.
也许,这才是他最最享受的生活的游戏吧.

恩,我喜欢阴谋论.

邮差总按两次铃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1946)

上映日期:1946-05-02片长:113分钟

主演:拉娜·特纳 约翰·加菲尔德 塞西尔·凯拉威 休姆·克罗宁  

导演:泰·加内特 编剧:Harry Ruskin/Niven Busch

邮差总按两次铃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