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赎》还是小时候上学的时候,那时候对人性和希望这些词汇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只是觉得结尾越狱以及监狱长的结局很爽快,不过片中的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这句台词令我印象深刻
现如今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内心对安迪的选择多了非常深刻得感同身受,影片从头至尾,我都能感受到安迪的内心是一种精神或者灵魂层面的自我圆满,表现出来就是格格不入,天然得捍卫着自己内心中美好的事物没有任何的动摇,这是一种天赋
人们往往会怀念小时候或年少的美好时光,本质其实是追忆内心纯粹美好的自己,我们的世界就像影片中的监狱一样,是围墙,也是染缸,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做的每一个选择都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自己的颜色,最终绝大多数人会慢慢活成左右逢源的瑞德,沉沦于生物本能的姐妹花,因恐惧自由而自杀的老布鲁克斯,暴力的走狗狱警哈德利,以及贪婪无度肆意被权利和欲望吞噬的监狱长诺顿
而给我们染色的不仅是社会这种围墙,更多的是我们自己内心中的枷锁,比如安迪提到希望的时候,瑞德则警告他希望是最危险的东西,比如老布鲁克斯知道自己要出狱的时候痛苦得想逃避面对真实的自己
片中最后再次看到越狱片段的时候,则让我回忆起了当年自己毅然决然地计划并逃离自己这个施加我无数痛苦的原生家庭的情景,可以说当时自己所周详计划的逃离行动,时间和维度上都不亚于安迪的越狱计划,在极限时间内最终顺利完成了,因为我妈是公安出身,观察力惊人,现在回想起来都不禁觉得紧张和刺激呢,哈哈,而开启新生活的那种内心的感受跟影片中如出一辙得激动
提到自己的“越狱”是因为之前有在豆瓣单亲小组里看到太多的人在饱受糟糕原生家庭的折磨时依然不愿意踏上远离这条路,依然选择着在痛苦的泥沼中打滚而不是站起来的行为,很多人甚至结婚后依然让自己的下一代继续遭受着这些枷锁和围困,这就是我想说的,被困住却不愿踏出并选择痛苦或者习惯性的依赖下去,这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我们的生活看似是自由的,但却被囚禁在自身的牢笼中,我们很多时候在很多事情都都不愿意踏出那一步,被巨大的未知恐惧所包围,只能有限的世界里寻找短暂且易逝的快乐去麻木自己的灵魂。
如何能像安迪那样坚毅得追求真正的自由呢?我觉得只有深刻得认识自己内心的一切,让美好的爱和品德在漫长得自我反省过程中铸就成自己的人生法则并指引着自己内心,才是正确的破墙之举